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  James 晓寒

昨日的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发布了一款名为“小蛮驴”的无人配送车。该车搭载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平台,可实现自主避障、寻路等功能。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阿里云栖大会正式发布小蛮驴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预测,未来中国每天会有超过10亿个订单需要配送,其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就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有了小蛮驴,用户线上预约后即可实现自动配送,大幅提升了末端物流的效率。

作为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推出这套无人配送方案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能提升菜鸟的物流效率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其也将与美团京东等巨头在无人配送方面展开正面对决,争夺无人配送的蓝海市场。

有趣的是,阿里自动驾驶业务的主角,此前其实一直由菜鸟网络的ET物流实验室。

早在2015年底,菜鸟的ET物流实验室就开始研发配送机器人,产品迭代了多次,并且还在杭州、天津等地的大学校园投入测试运营。

那么为什么这次发布中,ET实验室突然退居到了幕后?达摩院跟ET实验室在自动驾驶上又有怎样的联系呢?通过与多位业内人士的独家对话,车东西找到了答案。

一、阿里发布首款物流机器人 解决末端配送

小蛮驴作为一款无人配送车,不需要人来驾驶,因此身材非常小巧,整车尺寸2.1m*0.9m*1.2m。

小巧的身材能让小蛮驴有非常高的灵活性,遇到窄路、行人、路面其他车辆都能灵活避让。要知道,小蛮驴身材小,体重可不轻,载重量可以达到100kg,内部空间可以容纳50件常规尺寸的快递。同时,容量为4kWh的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以跑100公里以上,跑一天基本没问题。如果没电了,小蛮驴支持换电,整个过程仅需20秒。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小蛮驴过石墩测试

上路之后,小蛮驴同样也很能跑,最大爬坡能力为27%(15.1°)。在实际测之中,小蛮驴载着两名成年人和一堆货物,总重量达到510kg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8°的坡道上半坡起步,并顺利爬上坡道顶端。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小蛮驴爬坡测试

小蛮驴之所以能敢“一头驴”单独上路,是因为配备了超强的大脑。据介绍,小蛮驴具有类人认知智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它的“大脑”应急反应速度可以达到人类的7倍。小蛮驴的大脑是一颗嵌入式计算平台,通过软硬件结合,定制化形成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计算平台。同时还有一颗“小脑”,在行驶过程中同时进行自动驾驶计算,形成冗余。如果大脑“短路”,出现计算错误,小脑会立即接管车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在感知设备上,小蛮驴配备了一个大角度的Vertical FOV全视激光雷达以及一个超低线补盲激光雷达的整合方案。目前其他视觉传感器的配置暂时没有公布。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小蛮驴急停测试

达摩院自研的感知算法让小蛮驴能够识别厘米级的障碍物,高精定位算法让机器人能在无GPS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定位,意图预测算法则赋予了机器人超强意图识别能力,只用0.01秒就能判别100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

目前无人配送车最适合用于社区、学校、园区等场景。目前这些区域的快递大多还是由快递小哥人工送达,但这些封闭园区内交通场景简单,无人车容易部署,用无人配送车替代效率更高。同时,小蛮驴能通过主动避让、紧急制动、远程守护等五重安全体系保障安全,其自动驾驶率达到了99.9999%,几乎就是完全无人驾驶。

另外,阿里达摩院的机器人平台还会开发双足、履带等不同类型机器人产品,用于救火救灾、防疫消杀、机场服务、景区导览、安全巡防等场景。

未来,小蛮驴机器人将率先在菜鸟驿站大规模投用。它很快还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据悉,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蛮驴智能科技公司,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

二、从ET实验室到达摩院 阿里的自动驾驶之路

虽然阿里官方称这次发布的小蛮驴是阿里的第一款物流机器人,但其实阿里的自动驾驶之路,要比这个更早——此前的主角更多的是阿里旗下物流公司菜鸟网络(以下简称菜鸟)。

2015年,菜鸟成立了ET物流实验室(以下简称ET实验室),开始探索前沿的智慧物流技术,涉及无人配送机器人、配送无人机等产品。

为了提升阿里内部的邮件投送效率,ET实验室一个团队研发出了“小G”机器人,并在2016年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从阿里园区内的小邮局出发,可以将一些重要信件直接送至不同的办公楼,率先开始了无人配送技术的应用尝试。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ET实验室研发的“小G”机器人

正如前文所言,小G属于一台机器人(包括外观也是)而非配送小车,因此行驶的适应性较窄,比如其难以顺畅驶过园区内的减速带,多在没有减速带的区域使用。

在小G之后,ET实验室又开发了G系列产品,转而采用了“配送车”的架构,行驶的适应性更强。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ET实验室研发的无人车

2018年初,依托菜鸟的物流渠道,G系列的小车开始在一些大学校园内进行测试。待测试差不多之后,于当年开始上岗送货。

菜鸟铺设了一个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在一些大学内设有名为菜鸟驿站的集散中心。工作人员将快递放在配送车内,然后车辆自行开至宿舍楼等目的地。与此同时,菜鸟的后台也会给收件人发送信息,提醒其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打开舱门取件。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前阿里YunOS事业群总经理张春晖加入ET实验室担任主任职务后,制定了集中力量发展无人配送以及无人卡车的思路,其他技术被放置在边缘位置。

但无人卡车做了不到一年后,项目停掉了。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菜鸟有盈利预期,难以在自动驾驶上扩大投资规模或许是原因之一。

就在菜鸟这边越来越聚焦无人配送的同时,2018年左右阿里达摩院也成立了自动驾驶实验室,也开始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有了解达摩院的人士告诉车东西,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一开始是基于量产的乘用车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与菜鸟的ET实验室的低速无人车并不是一个方向。

为了协调两支研发力量,2018年底阿里内部达成了“达摩院关注技术,ET实验室关注产品应用”发展思路。

彼时,两支阿里系自动驾驶团队,依然在各自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几乎已经站到了量产前夜。Waymo无人出租车服务在美国部分地区开始试商用,国内广州、长沙等地也迅速跟进;京东、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也在部分园区开始进行无人配送的测试运营…

也许正是看到了这种行业发展的大势,阿里开始整合内部两支自动驾驶研发力量,实现加速发展。

2019年9月,ET实验室几十人的算法团队转而给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汇报。年底,时任ET实验室主任的张春晖调至斑马网络出任联席CEO,ET实验室由黄佑勇负责。

到2020年4月份,ET实验室剩余的团队成员也全部划入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合并完成。黄佑勇也调至斑马,出任COO与张春晖搭班子。

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原本有一百多人,加上ET实验室过来的一百多人,整体规模达到300多人,将研发力量集中了起来,并在昨日发布了小蛮驴。

三、十余家企业布局无人配送 体验如何?

今年以来,国内互联网公司和一些初创公司都在发力无人配送车,截至目前,公开表示在国内有无人配送车产品落地的公司已经有至少10家。其中既有阿里巴巴、美团、京东、苏宁这样的巨头公司,也有白犀牛、行深智能、智行者新石器这样的自动驾驶创企。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国内无人配送车落地情况一览

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部署低速无人车协助室内外消毒、体温检测以及物品、食品配送等各项工作也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无人配送车究竟适用于哪些场景?实际体验如何呢?

此前,车东西曾体验了三种在北京落地的无人配送车,分别是智行者、新石器和美团。

智行者的无人配送车配送的是图书,车辆部署在清华大学海淀校区校内,2018年中投入运营以来,智行者的蜗必达配送车在李文正馆和文科图书馆两个校内图书馆之间摆渡,帮助进行图书的通还、配送工作。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清华大学的无人配送车蜗必达

蜗必达无人配送车固定路线行驶,在到达目的地前,还会给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提示图书即将送达。

实际行驶中,蜗必达的速度和人步行速度相近,不管是下缓坡、过缓冲带、规避障碍物还是拐弯,都处理地比较平顺。无人配送车为校内图书配送节省了大量人力,值得校内推广。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蜗必达无人配送车通过缓冲带

而在北京海淀区的金隅智造工场,新石器的无人配送车从今年4月起开始在园区内提供送餐服务。

在金隅智造工场园区内,新石器的无人配送车也是根据既定路线行驶,先从停车场到园区门口取餐,然后送到不同写字楼楼下。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新石器无人配送车在送餐

行驶过程中,新石器无人配送车会进行语音提醒,像是“车辆起步,请注意安全”、“无人车巡航中,请保持车距,注意安全”等等。

无人车的时速是4km/h,行进过程中整体表现平稳,同时在直角拐弯、停车和规避行人方面的反应比较灵敏。

在北京顺义区裕安路的美团买菜站点,美团无人配送车从这里出发,向周围社区提供无人配送服务。

据美团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疫情期间,为探索无接触配送的新模式,美团比原计划提前了11个月让无人配送车在公共道路上落地。部署过程略微仓促,只用了3天。

无人配送车工作过程中,美团为其配备了两名安全员,在后方开车跟随,同时美团无人配送车在部分复杂路段需要安全员操控驾驶。

独家:阿里五年造“驴”,竟由内部赛马而来

▲美团无人车运行过程中后方会跟随一辆保障车

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时,美团的无人配送车既会在机动车道上跑,也能够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但总体而言基本上都遵循靠右行驶的规则。即便是变道,无人车也能果断处理。

在亲身体验三个场景不同的无人配送车之后,很容易能发现无人配送车更适合在封闭园区内按照固定路线行驶,并且路线越固定、交通状况越简单,无人配送车的表现就越好。这也暴露出当前无人配送车在技术上还没有达到高水准。另外,无人配送车成本太高,一辆车的价格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当前大规模广泛部署不太现实。此外,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更明确的规定,无人配送车上路的合法性仍然存疑。

结语:互联网巨头入局无人配送将加快项目落地

面向未来,无人车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无人配送车辆的商业化也悄然推开。

如今,在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无人配送之后,这一领域的竞争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头部互联网企业有强大的研发实力,部署起来也轻而易举。而作为初创公司的智行者、新石器等公司,则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掉队。

从另一方面看,互联网巨头参与无人配送行业,也将推动无人配送更快发展,各种项目也将加快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