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James
编辑 | 漠影
L2级自动驾驶的加速普及,让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业迎来快速崛起。
从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与新能源车渗透率对比可以发现,L2级自动驾驶正加速普及,普及速度甚至超过了新能源车。
▲2018年~2021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较
L2级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底层芯片解决方案也成为火热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先后有地平线、黑芝麻、芯驰科技等初创公司快速崛起,也有华为这样的传统ICT企业下场研发,还有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自研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的火热程度不亚于手机芯片。
面对海外大厂技术和产品优势,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也在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从去年到今年,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迎来前装量产,实现零的突破。今年,国内自动驾驶芯片方案迎来了装车潮。
理想ONE、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奇瑞蚂蚁等多款车型都搭载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商的产品上市销售,理想ONE更是火遍了整个汽车市场。
面向未来出行,大算力、更新制程的芯片将不断投放市场,也会更加考验厂商的芯片设计能力。而国内众多芯片厂商,正在用更优秀的芯片方案定义着未来出行场景。
一、自动驾驶芯片正火 华为地平线领衔
当前,自动驾驶芯片是芯片自主替代最热的赛道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地平线、华为、黑芝麻、芯驰科技、零跑汽车等五家最有实力的玩家。
▲国内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产品
根据公开报道,2019年我国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仅有5.2%,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2021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了17.5%。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大趋势。
而在更早的时期,国内芯片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已经看到了这一明显趋势。
2015年,AI芯片创企地平线成立,研发包括自动驾驶芯片在内的车用AI芯片;2016年,自动驾驶芯片创企黑芝麻智能成立,专攻自动驾驶芯片;2018年,汽车芯片创企芯驰科技成立,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中央网关芯片;2019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研发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2020年,零跑汽车还发布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
就在上个月,国内AI芯片企业寒武纪也宣布将在未来推出自动驾驶AI芯片。
从去年到今年,国内几家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密集推出芯片方案,正加速量产上车进程。
1、地平线推出三款芯片 两款已经上车
地平线是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芯片的厂商之一,去年实现了芯片前装量产上车。最新数据显示,地平线车载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40万片。
地平线首款量产上车的芯片征程2并非全部应用于自动驾驶,而几乎全部应用于智能座舱。目前,仅有奇瑞大蚂蚁一款车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基于地平线征程2芯片开发。
说来也很奇妙,大蚂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Tier 1是中兴旗下一级子公司英博超算。所以,中兴很可能是自动驾驶行业的一位隐藏大佬。
▲奇瑞大蚂蚁(原名奇瑞蚂蚁)
奇瑞大蚂蚁搭载了基于1颗地平线征程2打造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I算力达到4TOPS。而当前自主品牌大多基于Mobileye EyeQ4芯片打造L2级自动驾驶系统,单颗芯片仅有2.5TOPS算力,相比之下地平线征程2方案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在功能上,奇瑞大蚂蚁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具备TJA交通拥堵辅助、APA自动泊车的能力,共计近20项驾驶辅助功能。
去年,地平线推出了征程3芯片,并在今年量产装车。相比于征程2几乎全部用于智能座舱,征程3芯片由于算力提升,加上通过了更严苛的车规认证,直接用于L2级自动驾驶。
今年5月,改款理想ONE发布,就首次采用地平线征程3芯片。
▲理想ONE搭载了两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
2021款理想ONE基于两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打造,算力达到了10TOPS。而2020款理想ONE采用的是Mobileye EyeQ4自动驾驶芯片,算力上有了巨大提升。
▲2021款理想ONE
同时,基于两颗征程3芯片,2021款理想ONE在此前L2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能力,能够在高速公路上根据导航路线行驶,实现自动出入匝道的功能。据了解,2021款理想ONE的NOA功能将在今年9月向用户推送。
而就在上个月,地平线还发布了征程5芯片,具备128TOPS(INT8)算力,在国内几家汽车芯片初创公司的产品中,这颗芯片拥有最强的AI算力。
▲地平线征程5芯片
地平线预计,明年第二季度将实现基于征程5芯片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硬件量产,到明年第四季度,地平线将实现基于征程5芯片的SuperDrive自动驾驶方案量产SOP。
2、华为加速布局 算力超400TOPS方案量产
从去年开始,华为布局汽车行业的话题一直火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力点就是自动驾驶。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
今年,华为与极狐共同开发了搭载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搭载华为自动驾驶中央超算域控制器(ADCSC)。同时,华为还向车企推出多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DC,可以搭配多种传感器,适用于更多车型。
▲华为ADS技术架构
其中,ADCSC域控制器仅适用于华为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分为400TOPS和800TOPS两个算力版本,但华为没有公布负责AI计算芯片的具体型号。
华为MDC系列有多个版本,适用于车企的非华为全栈解决方案。MDC目前已经发布了MDC210、MDC300、MDC610和MDC810四个不同算力等级的产品。在华为的几款域控制器中,自动驾驶芯片参数比较明确的只有两款,分别是MDC300和MDC610。
华为MDC300的主控CPU采用鲲鹏920S,共有12个核心,算力可以达到150K DMIPS,功耗则为55W。AI处理器采用4颗昇腾310芯片,单颗昇腾310的算力能够达到16TOPS(INT8),整个域控制器的算力达到64TOPS。
▲华为MDC610采用昇腾610芯片
MDC610的主控CPU共有16个核心,算力达到200K DMIPS。AI处理器采用昇腾610 AI SoC,算力能够达到200TOPS(INT8)或100TFLOPS(FP16)。在量产产品中,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华为MDC61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今年上海车展上,华为还宣布更强的MDC810已经量产,这一域控制器算力能够达到400TOPS以上,但其AI芯片和主控CPU的参数暂时未知。
到今年年底,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就将交付消费者,相信进入秋季之后,还将有车企官宣采用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
3、黑芝麻三颗大算力芯片流片成功 即将上车
在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行业中,还有一家初创公司不容小觑,那就是黑芝麻。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黑芝麻专注于自动驾驶芯片的开发,而且都是高算力芯片。
▲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L(左)和A1000(右)芯片
其中,去年6月发布的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拥有超过40TOPS的算力,其中神经网络处理器DynamAI NN拥有39TOPS的算力,加上5个独立DSP可以让芯片算力达到43TOPS,此外CPU、GPU、CV加速器也能提供一定算力。
▲华山二号A1000芯片内部
与华山二号A1000同期发布的还有A1000L芯片,属于A1000的简配版,具备16TOPS的算力。
而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黑芝麻还发布了华山二号A1000 Pro芯片,其中DynamAI NN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算力达到106TOPS(INT8)或196TOPS(INT4)。
目前,这三款芯片都已经流片成功,A1000、A1000L已经提供车企开发,即将上车。A1000 Pro在今年三季度提供工程样片,今年四季度提供开发平台。
4、芯驰科技共发布三款芯片 踩准自动驾驶量产步伐
国内汽车芯片初创公司芯驰科技同样也有自动驾驶布局。
去年5月,成立不到两年的芯驰科技推出了V9系列自动驾驶芯片,分别是V9L、V9F。今年4月,芯驰科技再次更新了自动驾驶芯片的产品线,推出了更高算力的V9T芯片。
▲芯驰科技V9T自动驾驶芯片
从L0级别的预警辅助,到L2+级自动驾驶,芯驰科技的芯片产品线已经能够完全覆盖。
其中,芯驰科技今年推出的V9T芯片具备1TOPS的算力,支持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够实现L2级自动驾驶。
此外,芯驰科技与流马锐驰基于芯驰V9F打造了一套APA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利用4个环式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车辆可以实现在停车场内感知车位,并实现自动泊车入库的功能。
▲芯驰科技与流马锐驰合作的自动泊车方案
5、零跑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动驾驶芯片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也在加速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并于去年推出了第一款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并且,相比其他厂商使用ARM架构CPU和其他IP核心,凌芯01的所有核心都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芯片。
凌芯01这颗SoC采用平头哥玄铁C860双核32位CPU,主频最高1GHz,支持浮点执行单元,支持VDSP矢量运算。同时,凌芯01还采用8核心神经网络处理器,最大算力可以达到4.2TOPS,并集成了缩放、归一化、减均值等硬件加速模块。
据了解,即将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交付的零跑C11就将采用2颗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两颗芯片互为冗余,为L3级自动驾驶打下硬件基础。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说道,凌芯01芯片由浙江芯昇电子设计,也就是此前浙江大华技术芯片部门。这一部门从2008年起就开始做车牌识别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已有多年布局。同时,大华技术在人脸AI识别领域也有大量技术积累,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朱江明介绍凌芯01
他表示,零跑汽车与浙江芯昇电子合作,研发资源投入到智能驾驶领域,根据中国道路特点适配,在智能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只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国内还有多家AI、芯片领域的公司也正在发力自动驾驶芯片, 在上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寒武纪创始人、CEO陈天石博士在演讲中就阐释了寒武纪“云边端车”布局, 寒武纪将推出超200TOPS AI性能、7nm制程自动驾驶平台。
由此可见,从去年到今年,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产业正在逐渐崛起,从产品布局、市场领域都实现了零的突破,而这还仅仅是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崛起的开始。
二、从AI核心突破 猛追世界先进制程
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从研发、量产到装车,几年时间就实现了零的突破,证明了国内芯片设计的实力。对于自动驾驶芯片来说,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就是负责AI计算的核心。而恰好,国内几家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AI核心都是自研的。
其中,地平线的征程2、征程3都采用伯努利架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而更高算力的征程5芯片采用了贝叶斯BPU,这已经是地平线的第三代AI专用加速计算核心。
贝叶斯BPU支持EfficientNet和Transformer,针对自动驾驶场景的特点,专门针对低批量高性能的模式进行优化,实现自动驾驶芯片计算延迟大幅降低。
▲地平线贝叶斯BPU架构
贝叶斯BPU具有张量、向量、深度学习等专用计算所需的计算核,是一个异构的计算单元,每一个计算单元都有L0存储,并通过高带宽数据传输通路与L1级2D存储相连。地平线还利用了跨层聚合(Layer binning)技术实现本地化计算多个模型层级,提升近存数据复用率。
算力强大只是纸面参数,地平线贝叶斯BPU在物体检测能力上具有更强的表现。
在MS CoCo物体检测测试中,输入512*512分辨率的图像,保证mAP精度达到34.6%的前提下,英伟达Xavier的处理速度是143FPS。由此推算,性能7倍于Xavier的英伟达Orin芯片帧率为1001FPS。而地平线征程5在这一测试中取得的成绩是1283FPS,并且拥有更低的功耗。
▲地平线征程5的AI性能表现
华为MDC所采用的昇腾系列芯片,这一系列的芯片目前已经用于华为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之中,覆盖智能边缘方案和数据中心方案。
昇腾芯片采用达芬奇架构,集成了丰富的计算单元,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计算。从华为官方的MDC610平台逻辑架构可以看出,AI模块、ISP模块、CPU模块集成在一颗SoC中,并与外部通信,也是一颗异构架构的SoC。不过MDC300的架构有所不同,虽然也有昇腾310 AI芯片,同时还有一颗鲲鹏920S作为整个域控制器的主控芯片。
目前,华为所公布的MDC所用AI芯片的参数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昇腾系列AI芯片是海思的自研产品。
黑芝麻同样如此,在黑芝麻最强芯片华山二号A1000 Pro中,就搭载了黑芝麻自研的图像处理器NeuralIQ ISP以及DynamAI NN神经网络加速器。
其中,DynamAI NN神经网络加速器算力巨大,能够让A1000 Pro芯片的INT8算力达到106TOPS,INT4算力达到196TOPS。
▲华山二号A1000芯片内部
在此前发布的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的DynamAI NN神经网络加速器中,拥有4个3D卷积阵列,主频为1.2GHz,算力能达到39TOPS;同时还有1个2D GEMM矩阵乘法阵列,主频800MHz。另外,芯片内还有5个独立DSP,让整个芯片的算力可以达到43TOPS。
芯驰科技V9T芯片中,也集成了AI运算加速单元、视觉运算加速单元和3D/2D图形加速单元,实现1TOPS的算力。同时,也能通过PCIe扩展AI算力。
此前推出的V9L/F两款芯片更注重驾驶辅助,依托CV加速引擎,直接从底层启动环视组件,启动时间可以缩短至1.8秒。在先前的采访中,芯驰科技并没有透露更多自研内核的信息。
凌芯01使用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核,使用8核心神经网络处理器,可以根据应用需要,任意组合核心的个数。凌芯01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最大算力为4.2TOPS,但零跑汽车没有公布这颗核心的更多细节。
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在自研AI内核具备一定的实力,非常值得点赞,这一个AI内核很可能就会决定未来自动驾驶的走向。
而在制程方面,国内自动驾驶芯片或许是未来一个阶段需要迎头赶上的领域。目前,地平线的征程2采用28nm HPC+制程,征程3采用16nm FFC(FinFET Compact),征程5采用16nm FinFET制程;华为昇腾310采用12nm制程;黑芝麻A1000、A1000L以及A1000 Pro三款芯片全部采用16nm FinFET制程;芯驰科技也采用16nm制程;凌芯01则采用28nm HPC+制程。
而目前量产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现有Xavier芯片为16nm制程,特斯拉Hardware 3.0采用14nm制程,Mobileye EyeQ4芯片采用28nm制程,似乎和国内一种自动驾驶芯片没有太大差距。
但实际上,今年下半年,Mobileye EyeQ5就将搭载与极氪001,采用7nm制程;明年大量装车的英伟达Orin芯片,采用7nm制程,高通即将上车的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采用5nm制程。有传言说,特斯拉也正研发下一代自动驾驶电脑Hardware 4.0,采用5nm制程。
而明年前装上车的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大多仍使用16nm制程芯片,其效能表现可能会落后于更先进制程芯片。
三、海外巨头依然很强 霸主地位能否被撼动?
在实际市场表现上,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的几家头部企业已经撬开了市场的一角,但是面向豪华高端市场,国内芯片企业的表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根据全球ADAS头部企业Mobileye年初发布的报告,2020年,Mobileye EyeQ系列芯片的出货量达到1930万片,覆盖了全球28家OEM厂商,共有49个项目,这一体量非常巨大。
▲2020年Mobileye的ADAS业务规模
今年下半年,基于Mobileye EyeQ5芯片的自动驾驶方案将开启量产,极氪001将是首款量产车型,相信明年无论是吉利品牌还是其他自主品牌,都将有更多车型搭载基于EyeQ5芯片的方案。
▲极氪001
同时,英伟达的大算力芯片在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崛起,L4级自动驾驶公司基于英伟达芯片做开发,量产车中已有小鹏P7使用了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芯片。
而在明年,蔚来、上汽R汽车、智己汽车、法拉第未来等造车新势力都将使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未来,奔驰、沃尔沃、现代、奥迪也将采用英伟达的解决方案。
▲蔚来ET7
也就是说,英伟达正在快速占领高端车型、L4级自动驾驶市场。即便英伟达装车量并没有Mobileye高,但基于英伟达芯片的自动驾驶方案,几乎就是当前自动驾驶金字塔的顶端。
同时,还有特斯拉这一重要玩家,超百万保有量的特斯拉对比任何造车新势力都具有巨大优势,真正的全栈自研确实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此外,明年高通将量产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长城汽车已经确定搭载使用。明年,高通的Snapdragon Ride或将是首款5nm自动驾驶芯片,其效能表现相信会让诸多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非常期待。
四、国产方案批量装车 市场格局正悄然变化
而在国内,几家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前装量产之路刚刚开始。与此同时,想要前装进入合资、进口品牌的车型中,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从去年到今年,地平线汽车芯片的出货量达到40万片,其中应用于L2级自动驾驶的车型有奇瑞大蚂蚁和2021款理想ONE。奇瑞大蚂蚁近几月的销量都在百余台左右,并不亮眼,选配L2级自动驾驶的车型比例未知。理想ONE的销量则是节节攀升,2021款理想ONE自今年6月开始交付,当月交付量达到7713辆,7月交付量达到8589辆。
也就是说,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已经装入了超过1.6万辆新车。
▲左:地平线CEO余凯,右: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
就在上个月月底地平线的发布会前,地平线CEO余凯带领供应商和行业人士参观时,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说道,地平线希望到2025年,每年实现装车1000万辆。
每年1000万辆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地平线现在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多重困难需要克服。
华为的ADS解决方案今年实现了零的突破,搭载进入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中。根据官方信息,华为HI版车型将在今年四季度交付,四季度交付目标为1000台。
而目前,还没有第二家车企宣布采用华为的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或者MDC自动驾驶平台。
▲基于芯驰科技V9T芯片打造域控制器
黑芝麻和地平线两家公司虽然已经实现流片、成功出货、为OEM送样等量产上车前的各项步骤,但车东西获悉,两家公司自动驾驶芯片产品的前装量产时间最早也在明年。
▲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
因此,在今年和明年L2级自动驾驶快速普及的时间里,海外大厂会继续占领L2级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
不过,对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现状也不必过于悲观,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上月月底地平线举行的发布会上,上汽集团宣布旗下荣威RX5将于明年搭载征程3芯片上市,未来也将搭载征程5芯片。
▲搭载地平线芯片的车型
长城汽车表示,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长城与地平线完成了2022款哈弗H9的开发,基于征程2芯片实现智能座舱功能。目前,地平线现在正在布局征程3芯片,应用场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多个方面。
国内造车新势力第四强哪吒汽车也宣布,目前所有车型都在布局量产征程3芯片,征程5芯片也正在预研中。
目前,已经有超过14个品牌的车型量产或定点地平线的芯片产品(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各大自主品牌开始使用国内厂商的芯片,也是业内的大趋势。
同时,地平线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更倾向于视觉方案,并且还拥有基于视觉的高精度建图定位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不使用高精地图,因此把芯片和自动驾驶方案卖到海外市场会更加容易。
结语:国产自动驾驶芯片打响突围之战
相比于其他科技强国,我国芯片行业的起步较晚。然而经过国内芯片行业加速发展,已经打造了不少国产替代方案,并且实现了规模前装量产,甚至装进了理想ONE这样的30万元以上的车型。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芯片的国产替代方案不再落伍,有实力作为海外替代产品装进汽车。
在这背后,有着芯片行业多年来网罗优秀人才,才能够让芯片设计能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芯片行业也应居安思危,在芯片制造领域,我国还有大量空白。
因此,在自动驾驶行业中,国产芯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