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James
编辑 | 晓寒
过去的一周,马斯克参加了Clubhouse线上访谈,这一社交软件因马斯克的加入火遍全球。
紧接着,马斯克又接受了YouTube拆车大神Sandy Munro的采访。Sandy Munro曾先后自费购买并拆解了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让外界第一次看到特斯拉的内部。
这两场访谈中,马斯克谈到了特斯拉、自动驾驶、火星计划、脑机接口芯片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加密货币、“散户大战华尔街”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马斯克首先“泄密”,说产能爬升期的特斯拉不建议购买,制造中的小细节工人们没时间控制,应该买刚发布和产能稳定后的车型。
除此之外,马斯克自己畅所欲言抛出了多个核心要点: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汽车标配,不然就像现在的马一样,人们能骑马出行,但不会是主流方式;特斯拉电池产量亟待提升,未来年产2000万辆的目标就差电池;人类将在五年半之内登陆火星,将在火星建立人类文明;脑机接口芯片已经接入猴脑,一个月内将发布猴子快乐玩游戏的视频等等,两场访谈都非常精彩。
车东西整理了这两场访谈中针对马斯克核心业务的访谈内容,两次访谈的视频版本就在下方,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观看以下视频。
▲马斯克参加Clubhouse访谈
▲Sandy Munro采访马斯克
一、不要买产能爬坡期的特斯拉?
在与特斯拉拆车专家Sandy Munro的采访中,Sandy Munro最开始就非常“不客气”。
他首先说道,在拆解过程中,他发现不同时期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可能存在质量差异。以车漆为例,早期车型的车漆质量不佳,今年新款车型的车漆堪称完美,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马斯克也很耿直,直接承认了这一问题,回答说:“我认为你的批评是正确的。”
他甚至还说了这样一番话:“当有朋友问我的时候,我会建议不要在产能爬升的时候买特斯拉。可以在刚发布的时候买,或者等产能稳定时买。产能爬升期间,小细节非常难以控制。”
马斯克说道,在去年12月,特斯拉的产能在逐渐稳定,因此工人能够专注于车辆细节,在板材接缝和车漆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升级。生产过程中,如果特斯拉发现了车辆质量瑕疵,会在生产过程中改正。
“汽车量产就像是地狱一样。”马斯克说,“我认为特斯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能够批量生产,美国已经接近100年没有车企能做到这一点了。其他初创车企能够制造出原型车,这非常简单。但要批量生产,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
二、电池产量亟需提升 目标年产2000万辆
在Clubhouse访谈中,马斯克说到了特斯拉的未来——年产2000万辆,但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动力电池。
▲马斯克Clubhouse主页
马斯克说,特斯拉的目标是年产2000万辆电动汽车,到2030年,2000万辆将占全球20亿汽车保有量的1%。同时,特斯拉将加速可持续能源时代的到来。2020年,全球最大的两家汽车制造商丰田和大众产量都不到1000万辆,可见特斯拉的这一目标非常宏大。
不过,制约汽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电池产量,需要快速提升。
在去年9月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中,特斯拉发布了自研4680电芯,量产之后对供应商电芯需求可能会逐渐降低。
马斯克说道:“向我们的供应商强调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想让他们破产,特斯拉只是想提高自己的(电芯生产)比例。”
三、自动驾驶将成标配 不然就是一匹马
Sandy Munro和马斯克还聊到了自动驾驶。马斯克认为,即使道路上的标线完全错误,或者路上突然降下一个UFO这类极端的情况,自动驾驶系统都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能出错。
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利用视觉传感器能够覆盖所有场景,但马斯克认为自动驾驶的决策不能取决于道路标记。
Clubhouse的访谈中,马斯克说道自动驾驶系统在一周内可以使用超过60小时,而传统汽车每周只能使用12小时。
另外,马斯克还为自己澄清,自己对激光雷达技术没有敌意,但认为在现实世界道路上行驶时,必须解决的是视觉问题。
他还说道,未来的汽车一定会标配自动驾驶系统。如果没有这一功能,未来汽车就会像现在的马一样,人们虽然也能乘坐出行,但不会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马斯克还谈了谈对自动驾驶代码的理解。他说,代码行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代码行不一定越多越好。
当拥有神经网络时,所有终端产品都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代码将变得不一样,例如有许多神经网络在运作,也有许多矩阵数学计算。
马斯克希望代码行的数量能够更少。他说:“我也不知道有几百个还是几千行代码,但我希望它更少。”
四、乐高能控制的公差 特斯拉也可以
传统汽车制造中,车身都由零部件拼接而成。拼接过程的不同,会导致车辆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采用一体化的铸造件打造汽车,能让差异变得更小。不过一体化铸造件生产难度大,这种工艺没有被普遍采用。
马斯克说道:“特斯拉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材料科学团队。如果问工程师什么是最好的车身材料,他们可能会有5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每个人各有各的道理,但整体是不真实的。”
“在尝试连接这些不同材料的合金时,必须要将缝隙密封,其中一些需要铆钉,有些需要点焊,还有一些需要树脂的粘贴。”
马斯克后来说道:“很多铸件的公差需要在0.2mm以内。特斯拉需要像乐高玩具一样,将十多辆车的公差控制在0.25mm或者更小。如果乐高能做到那样精确,特斯拉也能做到。”
铸件材料方面,Sandy Munro赞赏宝马i3曾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这是因为碳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几乎为0。铝的膨胀系数较高,钢比较小,大约是铝的一半。
材料膨胀系数影响着用车体验,例如过于寒冷的环境下,车辆可能会整体收缩导致车门被卡住。
马斯克认为,由于碳纤维组件的特性,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这也是特斯拉未使用这一材料的原因。
他说,密封车身不同部位的缝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这可能是工厂中最痛苦的事情,围绕密封胶的工作太多了。”
他还补充道,如果密封存在问题,即使很小的错误也会导致泄漏或者车辆NVH问题。
此时,人们的大脑中萌生了一个解决方案,如果造一个整体的铸件,这些问题就没有了。
特斯拉Model Y车型中,后车身就采用单一铸件打造,没有缝隙、没有密封胶,在不同金属接触的界面没有电化腐蚀的风险,并且重量上相比传统拼接式减轻了30%。
制造过程中,特斯拉在Model Y的生产过程中淘汰了300个组装机器人。如果前车身也改成单一铸件,还能再淘汰300个机器人。
在Sandy Munro的拆解中,2021款Model 3车型的车身铸件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没有像Model Y一样使用单一铸件打造车身。
Model 3会采用单一铸件打造吗?目前还没有。
马斯克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一辆车在以80英里/小时(约合128.75km/h)的速度运行时,难以给车辆更换轮胎。Model 3车型的销量占据特斯拉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在老产线上改进花费太大。
马斯克说道,即将在今年投产的特斯拉柏林工厂就将采用一体化铸件打造, 三个铸件组成汽车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结构打包也是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想做的事。
五、动力电池集成底盘 让车身刚性更强
大部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都以电池包的形式放置在底盘上,马斯克说:“电池包就像是汽车拉着一袋土豆跑。”
实际上,电芯集成为电池包,反而使电池更不具有刚性,更不耐受冲击。在去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就宣布了电芯直接集成车辆底盘的决定。
电芯集成底盘就像飞机的结构燃料箱位于机翼中一样,特斯拉的电芯也将直接装入底盘,成为车辆底盘的一部分(即CTC技术)。
▲特斯拉新电芯可直接装入底盘
这个技术首先是要用先进的一体冲压技术来做出车身,然后再将电芯装入车辆中部。特斯拉表示,这种装配工艺在保持容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省掉370个车身零部件,减轻10%的车身重量,同时还电池更接近车身中心,能够更好平衡车身,提升稳定性。
六、五年半之内上火星 将建立人类文明
在主持人问到马斯克什么时候会把人类送上火星时,马斯克非常肯定地回答:5年半以内。
除了给出确定的时间点,马斯克还说SpaceX希望把去火星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从现有的六个月缩短至未来的一个月。
马斯克甚至还聊了有关外星人的话题。他说道,现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外星人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宇宙中是孤单的。
“当人们说这里曾出现过外星人。我会告诉他,看看,这张照片的分辨率至少应该像7/11ATM机一样好吧?我们不可能看到尼斯湖水怪那样的生物,那只有不到500万像素?(如果真的有外星人、UFO)它的照片至少应该达到iPhone 6相同级别的照片。”
七、脑机芯片接入猴脑 快乐游戏视频一个月内发布
2016年,马斯克创立了Neuralink公司,专注于脑机接口,公司有两个目标:一是更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二是通过提高人脑智能,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去年8月,马斯克发布了脑机接口芯片LINK V0.9,并在小猪脑中植入。人们可以在外部获取猪脑活动产生的信号,甚至预测小猪接下来可能的动作。并且这一植入技术非常安全,一只植入芯片后再取出的小猪仍然健康。
在芯片发布后的半年时间里,Neuralink公司没有发表任何科学论文,本月脑机接口研发有了新的的进展。马斯克在Clubhouse的访谈中透露,Neuralink公司的新视频将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正式发布。
他说道:“我们在猴脑中植入这一芯片,可以用他的头脑玩电子游戏。”
接着马斯克也畅想了一下:“能不能让猴子互相打乒乓球?”
这或许是接下来脑机接口芯片逐渐变强之后能实现的场景。
结语:“上天入地”马斯克
SpaceX上天,特斯拉地上跑,Boring Company入地,Neuralink研究脑机接口,马斯克的“脑回路”确实不一般,这可能也是促成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脑机接口,都离不开这一基础理论。“上天入地”的马斯克肯定早已看到这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