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颐圣
编辑 | 志豪

6位车圈大佬激辩安全、智能、出海三大命题,一文看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亮点。

车东西10月22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全体大会顺利举行,多名车圈大佬参与对话或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付于武的尖峰对话,点明了“出海本地化”的深度挑战与产业走向“开放分工”的必然趋势。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则将“安全”定义为“最大的豪华”,并以问界超38亿公里的智驾数据为证,诠释了科技与安全的融合。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深入阐述了“智电融合”的系统创新,展示了其“全栈自研”下实现时速200公里爆胎不失控的硬核实力。

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迟林春则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智能是万万不能的”精准总结了时代趋势,并详解了“乾崑”方案如何利用端到端模型与强大算力领跑行业。

不难看出,行业正从单点创新转向系统级对抗。无论是“全栈自研”垂直整合,还是“开放分工”生态,亦或是“出海本地化”中面临的挑战,其核心都是在构建更高效、更安全的智能出行体系。

一、行业要做高质量发展 出海要做好本地化

在尖峰对话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和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一同探讨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议题。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尖峰对话现场

关于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议题上,朱华荣首先表态。

朱华荣提到,长安今年成为央企的时候,提出了“新央企,新长安”的口号。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的赚”,同时不盲目参与恶性竞争。

企业不要外化内卷,这样才不会影响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

余凯也评价道,企业在面对市场时,应当注重观察和应对市场变化,同时通过输出一些方式去适应和引领市场。创业公司尤其需要处理好大数据等领域的配套风险,并确保合法合规地运营。

付于武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时,既要追求速度,也要注重安全,二者之间需要找到平衡。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情,还意味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安全,数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是关键所在。

在高质量发展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朱华荣提到,在全球化过程中,长安认识到真正的部署必须依赖“本地化”——即研发、制造与产品规划、产业体系以及社会责任的全面本地化,以深度融入当地社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长安在适应海外复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时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因为真正的团队融合也极其困难,常出现中外员工因语言文化产生问题。

更深层次的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如何与当地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靠“文化手册”解决表面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产业生态发展及产业分工的问题上,余凯提出,当前企业产业正走向业务化和智能化,形成了全新的产业中心排序。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回顾过去PC和移动计算的产业周期,可以发现一个清晰的模式:在产业发展初期,核心技术往往非标准化,此时采用“垂直整合”能力(即什么都自己做)的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并掌握成本。

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拥抱开放的、水平分工的供应商生态体系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这能极大提升效率并利用外部资源。

若企业坚持垂直封闭,将导致内部决策缺乏客观性,且技术脱离外部市场化渠道。相反,成功的企业(如Wintel联盟)都走向了开放生态。

毫无疑问,当前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产业也将走向同样的道路。

作为供应商,地平线的策略是“静待花开”,首先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也必须保持开放,积极与产业链的国际合作伙伴(如博世电装)合作。

通过拥抱产业分工,地平线才能在“出海”过程中(例如应对欧洲各国不同的数据法规)取得成功,获得大量海外订单,实现共赢。

二、张兴海:安全是最大豪华 公布双节辅助驾驶数据

当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凭借技术创新,努力实现高端化转型,以摆脱“低端低价”的传统标签。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在“质量强国”等国家政策引领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汽车产品向上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时代的高端化是传统豪华特质(如操控与工艺)与科技豪华内涵(如智能空间与情感交互)的深度融合。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

张兴海重点强调,安全是所有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最大的豪华”。他坦言,尽管企业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很难保证百分之百没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筑牢安全底座,并辅以智慧服务等手段,实现主动预警、事中响应和事后关怀。

在阐述实践时,张兴海介绍了赛力斯的探索。经过九年积累,并与华为进行了四年的跨界深度合作,双方联合打造了问界品牌。这一实践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智能驾驶,通过领先的软硬件配置与算法,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目前辅助驾驶总里程已超38亿公里,占总里程三成。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问界汽车在安全上的表现

他引用2025年“双节”期间数据,指出启用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事故率显著低于未启用车辆;其次是智能座舱,打造了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两小时的“第三空间”;再者是智能安全,行业首创“以场景定义安全”,构建了四大安全技术体系,已帮助用户避免了超两百万次潜在碰撞,并使三方保险数据显示续保费用下降了三成以上;最后是智慧服务,通过主动识别风险,提供了二十余万次主动服务。

张兴海说,依托“产业大脑”等体系化能力,问界车型累计交付已突破八十万辆,问界M9等产品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张兴海表示,赛力斯未来将继续坚持跨界融合与技术创新之路。

三、杨冬生:“智电融合”是核心 智能电驱是未来

汽车行业正进入以“智电融合”为核心的创新下半场,未来的趋势是从电驱转向智驱。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认为,全球汽车工业正从单点创新转向系统级创新,电动化迈向深度集成,智能化也从功能叠加走向系统重构。中国汽车产业的使命也随之转变,正从规模领先迈向科技体系自信,从模仿式创新转向底层驱动的系统创新。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

在阐述比亚迪的理念时,杨冬生将其概括为三个转变:从零部件创新走向系统创新,从软硬分离走向软硬深度协同,从技术领先走向体系引领。他强调,比亚迪坚持全栈自研的垂直整合,覆盖电池、电机、电控乃至芯片和操作系统,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创新闭环。

在电气化实践方面,杨冬生提到,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插电混动技术,通过构型创新和AI主导的智能能量管理,实现了以电为主的深度集成,开创了全球新赛道,并正推动插混油耗迈入“两升时代”。他将电气化的应用从日常通勤拓展至越野领域,指出电驱动力强、响应快的特性正在重构越野体验,通过毫秒级的识别与扭矩控制,可实现沙漠脱困等高难度场景。

电驱与底盘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整车性能的突破。杨冬生介绍,多电机分布式驱动与转向系统的协同,赋予了车辆更高的操控极限和安全冗余。他举例,这种集成控制可使大型SUV实现A0级小车的转弯半径,并在极限场景下,如时速200公里爆胎时依旧保持稳定不失控。比亚迪仰望品牌的U8和U9,即是这种系统融合在越野和性能上的极致体现。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比亚迪在智能化安全的探索

转向智能化时,杨冬生首先强调了安全。他指出,辅助驾驶系统渗透率虽高,但水平参差不齐,易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比亚迪利用超600万辆L2车型积累的数据迭代安全能力,聚焦于减少事故和疲劳,并在泊车场景为驾驶员提供“兜底”功能。

同时,通过“智电融合”的中央控制架构降低延迟,提升在行人横穿等场景下的安全响应。算法层面也正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智能座舱则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向“移动第三空间”进化。

四、迟林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智能是万万不能的

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超级智能”时代,这一进程由智能技术、通信网络、感知交互、存储计算及新能源等五大技术共同驱动。

在汽车领域,智能化正以比电动化更快的速度普及,其未来关键在于“端到端网络”与“一个模型”的突破。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迟林春

在现场,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迟林春介绍了华为的“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和智能车灯五大板块。

该战略旨在“向上捅破天”,即用智能化赋能五大方案以提升体验;并“向下扎到根”,即深耕芯片、操作系统、材料等基础领域构筑核心竞争力。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引望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上的布局

他表示,引望的方案源于华为传统的ICT技术,截至10月,搭载其智能驾驶与座舱的车辆已超100万台,智能驾驶里程达50亿公里,避免了约300万次碰撞,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已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在具体方案上,他重点阐述了智能驾驶。其云端采用扩散模型和强化学习(AI教AI),以高算力基础实现两天一次模型迭代;车端则将视觉、听觉等信号“Token化”后输入原生基模型,同时输出意图给乘客、输出轨迹给车辆。他强调,引望坚持多传感器融合路线,结合视觉(擅长角分辨率)与激光雷达(擅长距离分辨率和全天候),实现“全维安全”,例如能识别倒车时的“负向障碍”。

在智能车控方面,通过融合ADS传感器,可实现“如履平地”的滤震效果和时速120公里爆胎不失控。鸿蒙座舱则通过混合大模型Agent和全栈自研的智能音响,实现了如前后排互不干扰的“独立音区”。

引望高管喊话没有智能万万不能!朱华荣再提反内卷,车圈大佬重庆激辩

▲引望在车载光上的布局

智能车灯则通过AR-HUD增强智驾安心感,并利用像素大灯保护行人。智能车云服务也正从被动呼叫转向主动AI关怀,如主动巡检发现油箱盖未拧紧。

迟林春最后总结,目前引望已合作33款车型,明年将有80余款上市。他强调:“智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智能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万万不能的。”

结语:多名车圈大佬共话未来

这场汇聚了多位行业领袖的尖峰对话,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

“智能化”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如迟林春所言“万万不能没有”的必答题。在此基础上,“安全”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张兴海口中的“最大豪华”与杨冬生强调的“兜底”功能。

不难看出,中国汽车正从规模领先,迈向体系自信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