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颐圣
编辑 | 志豪

雷军带头抵制“黑公关”,李斌呼吁辅助驾驶应该“订阅制”。

车东西10月16日消息,今天下午,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论坛上,行业巨头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本次大会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涵盖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低空出行、卫星通信、大模型应用等前沿议题。

论坛现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蔚来创始人李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以及Momenta CEO曹旭东等重量级嘉宾,围绕智能驾驶的技术路径、商业化模式、产业标准及生态构建展开深入讨论。

有人提出“智能驾驶的摩尔定律”,有人描绘“三年解放双手、十年解放大脑”的路线图,还有人预测未来用户将为“机器人司机”按月付费,观点碰撞,火花四溅。

雷军更是在现场呼吁行业需要健康发展,要共同抵制黑公关、网络水军等不文明行为。

李书福则是在发言中结构了吉利当下的发展,从地面上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讲到空间中的“吉利星座”卫星网络……

从车企到科技公司,从硬件到软件,从地面交通到低空出行,智能网联汽车已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涉及算力、算法、数据、通信、云端协同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

可以说,目前这些“车圈大佬”的发言,也代表着车圈最前沿的发展方向。

一、李书福:全域技术与天地一体,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底座

在本次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要从技术研发和生态布局的角度展示了吉利目前的进展。

当下,吉利正在推进“全域技术”与“天地一体”两大方向,旨在构建覆盖整车架构、动力系统、底盘、座舱等环节的技术体系。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表示,公司已形成算力、算法和数据协同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包括新一代座舱操作系统、混动系统、数字底盘和智能架构在内的多项产品。

在智能驾驶方面,吉利与重庆千里科技合作开发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量产,首批搭载于极氪品牌车型。该系统在软硬件带宽方面具备较高规格,目标是提升驾驶安全性,并探索向更高级别智能驾驶演进。

除车端技术外,吉利还提出“天地一体”布局,计划通过地面、低空和低轨卫星的协同,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生态。

公司自建的“吉利星座”低轨卫星网络已完成首期64颗卫星组网,并在车载通信终端实现量产应用,相关技术已用于大型赛事交通保障。

在低空出行领域,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的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完成首架下线,未来应用场景包括跨城通勤、机场接驳和应急救援。

目前,相关订单覆盖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针对行业发展,李书福提出四点看法:一是智能网联技术应以用户价值和安全为前提,解决实际使用场景问题;二是技术自研是基础,但产业协同不可或缺;三是推动标准制定和跨界融合,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四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本质仍是制造业升级,需要长期投入和产业链合作。

二、雷军:造车研发投入近58亿元,押注大模型与全生态互联

随后,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回顾了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四年半以来的进展,并分享了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看法。

这也是今年下半年雷军首次亮相大型行业论坛并发言。

目前,小米首款车型上市一年半,累计交付约40万辆。雷军认为,行业“上半场”的电动化已基本完成,“下半场”的智能化正成为核心驱动力,相关技术正在重塑汽车的产品定义、生产模式和用户体验。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

雷军说,智能驾驶尤其是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发展迅速,体验和安全性持续提升,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推动普及。

在技术布局方面,小米YU7全系标配700TOPS算力平台、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以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体验,并为未来功能扩展预留空间。

目前,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已达57.9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800人,并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开展前瞻性研究合作。

雷军还提到,小米将手机影像技术应用于车载系统,推出车载影像功能,支持用户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拍摄和分享影像内容。

雷军认为,大模型技术将为智能网联汽车带来更大想象空间。小米正在探索端侧大模型的应用,以改善语音交互体验,并结合情绪识别、多模态交互和空间感知,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互动。

通过本地算力运行模型,数据可在车端处理,保障隐私安全。他表示,长期来看,小米将汽车视为“人车家全生态”的核心节点,计划通过硬件预埋、软件适配和场景联动,打通不同终端和场景,形成互联互通的智能生态。

目前,小米已连接近10亿台智能终端,服务超过1万家合作伙伴和开发者。

在行业层面,雷军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全行业共建共享的生态变革。

中国已形成全球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政策支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雷军呼吁行业在政府指导下,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集中资源推动底层技术研发,同时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不良竞争,营造积极有序的产业环境。

“小米将以开放姿态与行业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雷军如是说。

三、车圈大佬“论道”:谁为自动驾驶买单?车企、供应商与用户的博弈

除了大佬发言外,本次论坛的圆桌环节还邀请了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Thomas Ulbrich)、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以及Momenta CEO曹旭东,他们围绕自动驾驶的终极愿景、商业模式、产业协作及消费者引导等核心议题,分享了相关观点。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车圈大佬“论道”现场

以下是本次圆桌“论道”的现场实录,车东西进行了一定的摘编:

1、我们为何要克服重重困难,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当它走进千家万户时,汽车将变成什么样?

蔚来创始人李斌说,自动驾驶的两大核心价值是解放时间和保障生命。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125万,而自动驾驶技术能极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幸。同时,将人们从枯燥的驾驶和拥堵中解放出来,相当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他强调,在现阶段,减少事故应被置于最高优先级。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自动驾驶的意义远不止节省时间,它将改写整个产业的底层逻辑。他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来阐释自动驾驶的颠覆性潜力。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是典型的、能够极大提升社会效率的新质生产力。当这项生产力发展到极致,必然会引发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例如,当通勤不再是负担,人们的居住选择将不再受限于工作地点,这可能会彻底改变传统的城市布局,甚至冲击“学区房”等根植于现有社会结构的房地产价值体系。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

他为行业描绘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三年推动hands-free(解放双手),五年推动eyes-free(解放双眼),十年推动minds-off(解放大脑)”。他相信技术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其最终影响将是深远且结构性的。

Momenta CEO曹旭东提出了“智能驾驶的摩尔定律”:硬件成本大约每两年减半,而产品体验与安全性则每两年提升十倍。他预测,4到6年内,行业技术水平有望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驾驶员。届时,智能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如同电池对于电动车一样,Robotaxi和高度辅助驾驶将成为常态。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Momenta CEO曹旭东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从市场角度补充,高级别辅助驾驶正迅速成为标准配置。他预测到2030年,L2级以上的渗透率将超过70%,L3级将达到30%,这将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决策因素。他认为,法规的成熟是技术进步和普及速度的关键,大众正通过“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与地平线等本土伙伴合作,加速技术落地。

2、当自动驾驶完全成熟时,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蔚来创始人李斌从用户价值创造的角度分析,商业模式的成立依赖于两大支柱。一是减少事故,这会直接体现在保险费用的降低上,为用户节省实实在在的开支。二是解放精力,当系统在超过50%的驾驶场景中表现优于或等于人类时,用户会非常乐意为节省的时间付费。因此,他坚信按月订阅的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前提是技术必须足够好用。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蔚来的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从供应商视角出发,认为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多样化的。既有一锤子买卖的硬件/软件销售,也有经常性的订阅服务。他断言,当L4/L5真正实现时,用户为“机器人司机”按月付费是顺理成章的。他将未来的智能汽车比作“马路上跑的服务器”,全球每年新增近亿台,这将催生一个与今天服务器或手机芯片市场规模相当的巨大产业。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表示,虽然很难精确预测20年后的情况,但他认同李斌描绘的愿景。他认为,汽车将真正成为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作为工程师,他更关注实现这一愿景前需要克服的算法、软件、硬件和安全挑战,而大众集团已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变革。

3、产业链上的各个参与方(整车厂、芯片商、方案商)应如何分工协作,以确保安全责任清晰?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强调,首要的是价值观对齐。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对安全有敬畏之心,而不是将其视为一场资本盛宴。地平线始终以冷静、务实的态度,从芯片设计开始就建立了严格的工程纪律,因为汽车行业不容许“在线修复bug”。

Momenta CEO曹旭东谈到,通过“共性+个性”的技术架构,可以在保证安全底座(共性)的同时,满足不同车企的品牌调性(个性)。基于大模型的不同输出,可以为舒适型或运动型车辆提供差异化的驾驶风格。至于责任,他表示,行业正在反思并推动强制性标准的建立,而Momenta作为核心供应商,在出现问题时会“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承担责任”。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指出,传统的“甲方提需求,乙方给方案”的合作模式已经过时。大众正与合作伙伴(如地平线)进行深度协同开发,共同承担责任。安全第一是明确的信号,大众不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而牺牲对安全的承诺和严格的测试流程。

雷军呼吁抵制网络水军!李斌称智驾应采用“订阅制”,6位车圈顶流齐聚亦庄论道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

蔚来创始人李斌阐述了蔚来的研发战略。他表示,合作是行业基础,但蔚来选择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闭环等核心环节自研,是为了追求更快的迭代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极致的用户体验。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如七重冗余安全架构等特定设计,但这并非意味着封闭,蔚来同样与地平线等伙伴保持合作。他认为,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每个企业基于自身能力和战略重点的理性选择。

4、技术尚有边界,行业应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安全地使用智能驾驶并建立合理预期?

Momenta CEO曹旭东坦言,从技术专家到营销团队再到终端用户,存在信息传递的衰减。消费者可能不理解为何系统无法识别路上的箱子等长尾场景。对此,Momenta正与车企合作,制定标准的试驾培训流程和沟通话术,帮助销售人员向用户清晰地解释什么场景下系统好用,以及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强调,大众的核心资产是几十年来积累的消费者信任。他们不会做第一个推出某项技术的企业,但会确保推出的每一项技术都经过了全面、严苛的测试。他们相信消费者,也相信通过坦诚沟通,让用户了解技术的真实能力和边界,是维护品牌信誉和用户安全的最佳方式。

结语:智能网联汽车迈向新方向

本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展现了产业链各方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上的最新探索。

无论是吉利提出的“全域技术+天地一体”,还是小米押注大模型与全生态互联,亦或是行业领袖们对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和安全责任的深入讨论,都折射出一个共识——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但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标准、生态和信任的较量。

未来,随着政策体系完善、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协作深化,智能网联汽车有望从概念走向普及,重塑出行方式,推动整个汽车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