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郭月
编辑 | 志豪
2025年,中国辅助驾驶行业正经历一场独特的“双轨革命”:技术向上突围、市场向下普及。
一方面,头部车企、供应商全力突破端到端大模型、多模态融合感知等前沿技术,试图构建更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另一方面,多家企业将L2+功能下放至10万级别车型,推动全民辅助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现阶段,低成本普及与高端技术攻坚成为行业主要发力方向。在这场看似矛盾的产业逻辑中,基于平台化架构、多模态端到端、数据闭环等打造的全阶辅助驾驶方案成为破局关键,重构了技术演进与商业落地的平衡关系。
在日前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现场,供应链企业“炫技”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线,Nullmax、商汤绝影、小马智行等供应商首次参展,就甩出了多项技术产品。
Nullmax一口气亮相了其全栈自研的四款量产级MaxDrive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覆盖从SAE L2主动安全功能到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满足不同车型及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Nullmax 2025上海车展展台
4套量产级辅助驾驶方案背后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打通辅助驾驶普及最后一公里?车东西在同Nullmax 创始人&CEO&CTO徐雷博士、Nullmax首席科学家成二康博士等高管的交流中找到了答案。
一、智能车行业迎来“双轨革命” 平台化开发破局
相关资料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65%,虽然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但仍有超过3成的车型缺少辅助驾驶功能,辅助驾驶仍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前该赛道呈现出技术向上突围、市场向下普惠两种路线。
端到端大模型正成为辅助驾驶行业的必争之地,特斯拉、华为、小鹏正通过全链路端到端大模型,大幅提升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
高端技术突破并行的同时,辅助驾驶也在向主流汽车市场普及。
大疆车载推出千元级辅助驾驶方案,地平线J6平台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缩至5000元,比亚迪、零跑等品牌更将L2+功能植入10万元车型,主流汽车市场正在成为辅助驾驶市场扩张的主引擎。
“既要性能持续突破,又要实现成本可控”的双重市场需求,意味着行业需要多元化的全阶辅助驾驶方案。
不过,汽车市场车型的不计其数,意味着全阶辅助驾驶方案的研发不仅需要巨额金钱和时间成本,对商业和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满足多项目、多车型的多样化量产需求,也就成为了辅助驾驶商业化走向成熟的关键。也正因如此,软件算法的平台化尤为重要。
通过实现统一技术架构、弹性配置、数据闭环,平台化开发能够解决全阶辅助驾驶方案的规模化落地难题,并赋予车企降本增效、生态协同、自主可控三重竞争力,平台化已从“可选项”升级为辅助驾驶产业的“必选项”。
二、4套量产级方案同时亮相 全芯、全球适配
日前,首次参加上海车展的辅助驾驶应用企业Nullmax集中展示了四款量产级MaxDrive方案,针对不同需求,覆盖不同场景,提供完备功能。
▲Nullmax四款量产级MaxDrive方案
在大众汽车市场,Nullmax推出了智能前视一体机方案,满足海内外市场对主动安全功能的多元需求。
而针对业内对城市、高速NOA等L2+功能的狂热,Nullmax推出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可以实现城市通勤辅助、高速辅助驾驶、记忆泊车及自动泊车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在多款车型上前装量产。
当前,电子电气架构跨域呈现融合趋势,对此,Nullmax进一步研发出舱驾一体域控方案,目前已适配高通SA8775与黑芝麻智能C1296平台,支持城市通勤辅助、高速驾驶辅助记忆泊车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推动汽车智能化升级。
随着多家车企喊出多模态、端到端的口号,更高阶的辅助驾驶竞争即将在近两年打响,而Nullmax已经提前进行技术预研,推出了针对城市、乡村、高速等复合场景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
该方案采用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大模型(VLA)实现端到端技术架构,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已成功适配OrinX芯片平台,并同步开展黑芝麻智能A2000平台的应用开发工作。
▲黑芝麻智能A2000平台
整体来看,MaxDrive全阶高级辅助驾驶方案,依托特有的平台架构优势,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及不同类型和数量传感器的灵活适配,从基础的主动安全功能到一段式端到端全面打通,算力覆盖2-1000T。
同时,这套方案也实现了全球适配,既支持中国本土车型开发与出海,同时符合海外市场法规要求,兼顾车企与用户对安全、体验和成本的多维需求。
技术为本,体验为先。四大方案背后所支撑的,是Nullmax领先的BEV-AI技术。
BEV-AI感知技术的开发与部署,让其实现了在静态感知、动态感知、时序融合、Topo等领域的创新突破,支持产品系列持续进阶、优化性能。
而为了能把好技术变为好产品,BEV-AI平台化技术架构采用了“一树多枝”的呈现方式,也保证了Nullmax对不同芯片厂商、不同算力平台的良好适应性,赋能各阶方案高效量产落地。
三、多模态+安全类脑上车 让辅助驾驶更拟人、更聪明
虽然,业内也有少数几家企业推出了全阶辅助驾驶方案,但成本高、重规则、泛化差也是这些方案常常会面临的问题,这些方案在智能化、拟人性方面还有许多可提升的空间,很难真正安全、高效地应对真实世界复杂、多样的交通情况。
去年,Nullmax推出了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Nullmax Intelligence(简称“NI”),来提升高中低配置方案的拟人化、智能化程度。根据当时规划,Nullmax已将这一技术转化为成熟的产品体系,并将其带到了2025上海车展。
▲Nullmax推出NI技术
NI采用的是一套多模态模型叠加安全类脑的方案。
在视觉基础上,NI增加了对声音、文本、手势等信息的输入支持,通过多模态的端到端模型进行任务的推理,并构建了基于类脑神经网络的安全类脑,由系统整体输出可视化结果、场景描述和驾驶行为,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对极端场景的误判率,保障驾驶安全。
▲Nullmax多模态架构方案
并且基于其纯视觉、真无图、多模态的技术特性,其泛化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支持全场景应用,并且算力需求更低,小于100T的稀疏算力即可实现全场景的领航辅助驾驶,解决了辅助驾驶面临的成本高、场景局限、部署周期长等痛点。
结语:全民辅助驾驶再提速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辅助驾驶竞争火热。一方面,以华为、Momenta、特斯拉为代表的辅助驾驶企业,围绕端到端持续开卷。另一方面,多家车企把辅助驾驶能力打入10万级市场,推动了辅助驾驶竞争向全行业席卷。
为此,Nullmax通过其领先、成熟的平台化技术架构,提升了方案的智能化、普适性,助力辅助驾驶技术面向全场景持续进化。
其NI技术还拥有广阔应用前景,除了加速高阶辅助驾驶的普及,同时还能推动全场景的载人和运货应用,进一步加快实现L4商业化,甚至NI的算法能力可以复用至机器人上,开拓更广阔的具身智能应用。
在辅助驾驶这场“双轨革命”中,以Nullmax为代表的中国辅助驾驶企业,正在不断推进辅助驾驶的技术突围与市场普及,全民辅助驾驶时代也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