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入局1个月!这家车芯“新势力”拿下了2款量产车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迩言
编辑 | Juice

智能驾驶芯片赛道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先前,大算力已经成了车载自动驾驶芯片竞争的焦点。

在这方面,美国企业在潮头带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两大巨头高通英伟达在2000TOPS领域正面交锋。

虽然英伟达、高通的超大算力芯片即将落地,看上去好像要一统车载芯片江湖,但对于其他芯片厂商来说,市场之大、格局之变幻,也令行业预留出极大空间。

首先,当下主流车企并不需要如此之大的算力,更多只是硬件预埋,但这种做法很难跟上车型换代的速度,直接导致消费者为过度的硬件成本买单。

更重要的是,超大算力自然意味着成本高昂,这就注定了超大算力芯片仅适用于高端车型,很难在主流市场实现标配,而后者才是商业逻辑的本质。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30万元以下车型交付占整体市场的比重超过80%。因此,能否在走量车型上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就成为了车企权衡的重要因素。

而在供应链方面,随着价格战层出不穷,车企把成本压力给到了供应链方面,以至于整体智驾芯片行业就都在面临一种“性价比焦虑”。

总之,如今的行业内卷已经不再是单纯TOPS算力的比拼,而是降本增效能力的持久战,商业毕竟要回归商业,为车企带来更高性价比的芯片,已经成为车载行业新风向。

降本增效成为现有玩家和新玩家面前的同一块栏板。不仅老牌玩家开始抢位赛,像爱芯元智这样的AI芯片厂商也顺势入局智能驾驶的,成为车芯“新势力”加入竞赛。

这其中,爱芯元智作为刚刚官宣杀入车载芯片赛道的新手名玩家,其第一款车载芯片去年就已经完成了车规认证,且在官宣一个月后即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为什么爱芯元智能够凭借如此快的速度入局并看到量产成果?爱芯元智技术驱动的降本增效为行业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在和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仇肖莘博士面对面的交流中,车东西找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官宣入局1个月!这家车芯“新势力”拿下了2款量产车

▲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仇肖莘

一、智慧城市打造成熟IP 快速破局自动驾驶

要知道,车载芯片从研发到落地普遍时间漫长,一款车载芯片从前期的产品规划、流片,到后期的测试落地,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对刚刚入局智能驾驶行业的玩家,其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这并非没有成功案例,目前智能汽车芯片巨头高通和英伟达已经完成了大象转身。

基于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就,高通将汽车芯片作为智能手机芯片的附属产品进行开发,成功进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同样,英伟达也是将服务器芯片的能力迁移,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探索时,也涉足智能驾驶业务。

然而,巨头毕竟是巨头。一般芯片公司面对车载芯片研发周期长、认证周期长、技术门槛求高、商业化速度慢等等特性,其所面临的研发效率、成本控制都是难题。

但AI芯片公司爱芯元智提供了入局车载芯片赛道的模范解法。

作为智驾芯片领域的“新势力企业”,仇肖莘表示,爱芯元智凭借先前的技术积累,在智慧城市、AIoT等领域不断优化的市场落地经验,成功分担了其在智驾芯片赛道上的研发成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实现了快速破局

官宣入局1个月!这家车芯“新势力”拿下了2款量产车

▲爱芯元智的芯片产品

熟悉爱芯元智的人都知道,该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即布局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擅长应对大量的感知和计算需求。“而恰恰是在这两个关键点上,智能驾驶与智慧城市具有相通的技术基础,爱芯元智此前积累的绝大部分核心技术能力得以快速平移至全新的车载芯片领域”,仇肖莘说。

如此通用性,简直就像企业内部一场开卷考试:假设单纯做一颗车规的芯片,可能需要耗费3~4年的时间,但如果用已经得到反复验证成熟的IP,就可以大大减少试错成本,实现快速上车,爱芯元智靴子落地速度之快也就顺理成章。

二、首款芯片在2款乘用车量产 明年规模化交付

而在快速破局自动驾驶后,爱芯元智又做了什么呢?

当这家企业于今年6月份官宣入局智能驾驶赛道后,当月月底就已有两款搭载其芯片的车型量产上路。显然,爱芯元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并非短短一个月,事实上,爱芯第一款车载芯片M55H去年7月就已经通过了车规级认证。

仇肖莘表示,在首款智驾芯片通过车规认证后,爱芯元智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推进车载芯片的大规模商业落地。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领域,爱芯的量产进场同样高歌猛进。

目前,爱芯元智已经公开了三款智能驾驶芯片产品,每一款都有清晰的战略规划。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

一些行业观点认为,目前L2的市占率还没有形成统治地位,所以在未来近三年,L2市场仍是主流。仇肖莘认为,这一市场最核心的需求仍旧是解决安全问题,锦上添花的效果是辅助提供少量的舒适功能。

不同于一些自动驾驶企业因商业变现难不得不降维落地,爱芯元智从一开始就锚定方向,深耕L2 ADAS这个最能改善驾驶体验,也最能产生销量的主流市场,并持续向L2+高速NOA、域控行泊一体方向扩张。

爱芯元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裁龚惠民介绍说,爱芯第一款智驾芯片M55H正式面向L2一体机、CMS、DMS 等应用,主打高性价比。此芯片算力为8TOPS,采用1V1R的硬件配置,目前已经在两款车型上实现量产,且进入了大规模发售阶段,公司计划于第三季度拿下新的量产订单。

官宣入局1个月!这家车芯“新势力”拿下了2款量产车

▲爱芯元智CMS开发套件

M76系列芯片面向L2+级智能驾驶市场,预计明年初通过车规级认证,凭借先进的NPU性能,在跑Transformer算法性能和功耗两个方面均处于业界领先的位置,目前算力达到60TOPS。

M77系列则面向城区NOA等更高阶的智能驾驶阶段,这款芯片有望实现熟路模式、通勤模式等等一系列城区智驾功能,预计在2025年左右实现量产。爱芯元智也将陆续推出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芯片,整体发展步伐稳健。

三、降本增效齐发力:3大布局、2大IP

爱芯元智入局车载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产品规划,甚至除了已有的两款量产订单外,今年下半年预计还将拿下新的量产订单,这足够说明爱芯元智的战略定位既稳且准。

那么,爱芯元智如何获得了这么多主机厂的青睐?

仇肖莘认为,这得益于爱芯三大赛道(智慧城市、智能驾驶、AIOT)的战略规划,和两大核心自研IP(爱芯智眸®AI-ISP和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的技术积累,这也是刚满四周岁的爱芯元智进入战略2.0时代的底气,使得其在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降本增效方面走在了前列

降本方面,正如上文分析,从智慧城市到智能驾驶,出货量较大的成熟市场分担了智能驾驶赛道的研发成本,也锻炼了爱芯元智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使其供应链更具成本优势,也更有竞争力。

而聚焦到产品细节来看,龚惠民表示,爱芯单芯片的方案实现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行车和泊车的传感器数据的复用和共享,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了系统成本。

增效方面,就必须提到其两大王牌IP——爱芯智眸®AI-ISP和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早在2019年成立之初,爱芯元智坚持自研核心技术,打造出了产品的差异化体验。

爱芯智眸®AI-ISP是爱芯元智首创且业界唯一实现商业化量产的AI-ISP技术,能够实现AI黑光全彩、AI HDR成像、AI防抖、AI场景增强等多种功能,全面提高视频画质。

官宣入局1个月!这家车芯“新势力”拿下了2款量产车

▲基于爱芯智眸®AI-ISP技术的暗箱画质展示

该技术不仅用于头部智能手机品牌,助其实现了4K夜景视频和优秀的暗光拍摄功能,同时也在L2辅助驾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极端条件下为车辆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帮助恢复周围环境,大大提升了安全保障。

如在隧道出口场景测试中,爱芯智眸®AI-ISP能够充分拓宽动态范围,保证对车道线、车辆的连续感知检测,确保行车安全;而在夜间场景,爱芯智眸®AI-ISP不仅能提升暗场亮度,还实现了对后车灯的高光抑制,充分呈现出周边环境细节,保障了驾驶安全。

除了领先的图像处理技术,爱芯元智的另一个王牌IP——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满足了不同场景的算力要求,减少了内存墙和功耗墙的阻碍,具有高性能、低成本、易使用的优势。同时,得益于其在边端侧部署Swin Transformer的优越表现,目前已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Transformer落地平台。

两大核心技术应用在三大赛道,也促进了自身的优化,爱芯元智也由此为Tier1和车企提供了一个成熟稳定、高效易用的开发平台,成功跻身车载芯片的性价比之战,后发入局却也抢得先机。

结语:降本增效助力中国芯片企业与车企前行

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由于全球缺芯片及国产替代,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考虑可以满足降本增效需求的国产芯片,但降本增效并不等同牺牲性能,而是要给消费者带来超值的使用体验。

而像地平线、黑芝麻、芯驰这样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也正在疯狂内卷,从不计成本的高性能之争转向权衡综合实力的性价比之战。

爱芯元智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降本增效之路,并快速获得了多家主机厂青睐。能够在这个时间点官宣入局车载芯片市场,并且顺时拿出了量产产品,按照目标持续推进,可见其发展战略的稳健风格,一如其掌舵人仇肖莘博士的个人特质。

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和车载芯片市场所面对的发展空间足够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爱芯元智这样的企业携手车企会走出自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