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 Bear
6月13日,由智一科技旗下新锐汽车科技媒体车东西与CES Asia官方共同主办的GTIC Lite智能座舱专场在2019亚洲电子消费展(CES Asia 2019)期间成功举办。本场专题会议是车东西与CES Asia合作的第二场专题会议,主题围绕“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变革”展开。
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博泰、大众问问、比亚迪、爱驰汽车、地平线、航盛科技、未动科技等智能座舱领域的7位核心玩家进行了精彩分享,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博泰集团副总裁赖伟林在会议上发表了《车载系统的融合与进化》主题演讲。
演讲中,赖伟林提到,如今的车载系统在经历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阶段之后,正在朝着生态聚合的方向发展。大量不同领域的玩家涌入为这个产业注入了海量的数据,在未来,这些数据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他还认为,车载系统从商业模式来看,已经脱离了to B的方向,转而朝着to C的方向发展,车载系统未来的决胜关键,就是获取更高的用户粘性,将汽车的用户转化成车载系统的用户。
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博泰集团围绕上述两点打造了智能车载系统“擎平台3.0”。
一、车载系统已成新车标配 未来走向生态聚合
作为GTIC Lite智能座舱专题会议的第一个主讲嘉宾,博泰集团副总裁赖伟林分享了博泰在车载系统的融合与进化方面的构想。
▲博泰集团副总裁赖伟林
博泰集团成立于2009年,发展至今,博泰集团的合作车企已经达到30家,覆盖国外豪华品牌、中外合资车企、国内自主品牌等多个市场,并拥有了全套中国市场车联网运营资质以及近3000项知识产权,成为了国内本土资本结构与业务规模最大、服务汽车客户最多的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企业。
赖伟林作为博泰集团的代表,提出了对目前车载系统市场的思考以及车载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两个关键点。
演讲伊始,他指出,当今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变。有关汽车的话题焦点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早期的汽车新四化,到车联网,再到智能网联汽车,最后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生态聚合。
早期属于互联网的相关生态随着汽车的网联化正在不断的融入汽车,ICT、房地产甚至是保险金融服务都开始逐渐上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智能车载系统已经是今年出厂的所有汽车的标准配置。
第二个大的环境因素,则是汽车市场正处于下行状态,其上游的车载系统与主机厂的命运休戚与共,如何设计出更好的车载系统来推动汽车的销售也在考验着每一个车载系统供应商。
过去车载系统的设计思路,是跟着主机厂的设计要求来。但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于个性化的追求,“千人千面”的车载系统才能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因此车载系统的设计思路要发生转变,围绕消费者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而推动汽车的销售。
这是一场车载系统供应商的转型升级,转型的时间大致就是在未来五年内,在这段时间里,车载系统的软件与硬件都将实现全面的升级,如果能够成功转型,就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先机。
二、车载系统变革两大关键点 数据与用户粘性最为重要
既然转型变革迫在眉睫,车载系统的供应商们又该如何瞄准未来的方向呢?赖伟林提出了两个关键点。
▲赖伟林演讲现场
第一、生态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最为重要。目前,汽车已经从传统的出行工具转变成了移动的信息中心,这一变化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是各个领域的公司在朝着车载系统进行生态融合,其中既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华为与BAT,也包括了有点令人费解的房地产与保险金融公司。
但这其实是非常好的趋势,大量不同领域的公司涌入这一行业为车载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和ID又是这个时代汽车行业的重要信息,只要拥有了数据,就能够享受后续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
第二、要将汽车的用户转变为车载系统的用户。车载系统的发展需要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需要操作体验的提升,车载系统就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那么如何进行持续迭代?迭代的方向又是什么呢?
赖伟林认为,其中的重点就是把汽车的用户转变为车载系统的用户。目前,大家每天在车内的时间为2-3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车载系统如何才能与用户产生更多的触点,甚至在用户离开车的时候也能与车载系统保持一定的联系(通过远程泊车、自动取车等功能),这样,汽车的用户才会转变为车载系统的用户。
三、深耕车载系统十年 擎平台3.0即将发布
演讲过程中,赖伟林还向到场观众介绍了博泰集团2009年以来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历程。
他指出,早期的车联网其实与今天的形态大不相同,2009年博泰刚刚进入车联网领域的时候,市场的主题是车联网安防。但在中国本土,用户对于这一方面的服务并不敏感,因此,博泰选择了信息娱乐作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服务来打破车上的信息孤岛。
▲博泰集团副总裁赖伟林
2012-2014年,车联网的概念逐渐开始在国内兴起,但在车联网领域要进行完整的布局,其周期非常长,因此后进入的玩家基本选择了容易获利的后装路线。不过博泰在这一方面拥有了先发优势,当时,博泰仍然坚持着前装路线,该公司先后与科大讯飞、高德地图等企业合作,并将产品落地到上汽集团的量产车型上。
这一决策帮助博泰度过了2014-2016年这一段车联网后装市场惨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车联网的主题转变为手机互联,其原因在于手机的硬件发展速度与软件生态的丰富程度远远优于原生的车载系统,在当时,博泰开始开发手机互联的云端平台,并实现了这一平台的产品化。
度过了这一时期,整个汽车领域开始风云变幻,新造车势力大量涌现,传统OEM选择转型。这一变化对车联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车联网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产品,配置表中的一项配置转变成了车厂的标配。从这一角度出发,车载系统需要满足的已经不仅仅是整车厂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围绕用户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用户粘性的上升,引导出新的商业变现模式。
赖伟林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博泰已经摸索出了一套to C的车载系统设计方案。在本周,博泰集团就将推出新一代车载系统擎平台3.0。
▲博泰集团副总裁赖伟林
作为博泰推出的下一代车载系统,擎平台有着九大产品规划方向,分别是擎Core plus、擎Mobile plus、擎Ai plus、擎Platform、擎Member、擎Service、擎New Retail、擎Mobility Transport以及擎Flexible Driving。
其中,擎Core plus对比博泰前代车载系统在硬件与软件方面均做了升级,其中包括了独立仪表、车内多屏应用、手机车联网硬件、5G–V2X Tbox、车内多音区语音交互、内外多摄像头等硬件升级以及擎IVI、擎LAN、擎5G-V2X和擎Feel等系统升级。
而擎Mobile plus则是通过与华为、小米等品牌合作,利用手机的运算力,解决无感连接、底层语音能力、负一屏等能力,并构建具有无线投屏、手机钥匙、智能家居、开放生态等功能的完整手机车联网生态。
除此之外,赖伟林还在现场介绍了擎平台对于AI的基础支持能力、新零售以及车辆数据的合理利用。
在对车载AI的支持方面,博泰的擎平台对苹果SIRI的语音系统、华为手机的语音系统以及腾讯的语音系统都进行了接入支持,保证下游用户不论是用哪一种语音技术,擎平台都能实现较好的支持。
而在新零售方面,博泰则计划利用擎平台与用户的接口,通过会员制度为用户提供福利,不断地增强用户粘性。
对于车辆数据的利用,博泰打算利用车辆的碰撞试验、样本数据来为用户提供选车、购车方面的服务数据。
这一新的车载系统平台的推出,意味着博泰的研发已经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完全展开。
结语:车载系统的新商业模式
在博泰的未来规划中,车载系统的技术基础与擎平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了两条并行的线。
一方面,车载系统软硬件的升级将为汽车座舱提供更佳优秀的智能化条件;另一方面,与用户紧密相连的商业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强用户粘性、获取用户数据,这些要素在互联网时代都能产生巨大的商业效益。
这种商业模式的开端,将伴随博泰擎平台3.0的落地而展开,进而帮助其完成车载系统这一汽车座舱关键产品的智能化变革。
附演讲速记:
赖伟林:非常感谢智东西、车东西的邀请,今天来了很多朋友,很多都是老相识,非常感谢!今天我给各位带来了我们上海博泰最新的对于行业的研究成果,比如说我们最新产品的一些分享,以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的题目叫做“车载系统的融合和进化”。大家可以看到汽车行业其实目前正经历着一个非常大的剧变,从原来传统的OEM,到了新四化,又是车联网,又是网联车,再到了生态的聚合,把互联网生态更多的接入到行车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ICT的企业、能源,还有包括房地产企业都融入到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当中。当我们的车联网或者说智能网联已经成为车上的一个配置的时候,如何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推动我们汽车的销售?
这其实又给我们车联网行业的人打上了深深的问号。其实这也是目前我们正在践行的,围绕着车厂,围绕着汽车的销售,围绕着汽车的用户等等这样的课题。我们深深相信在未来5年拥有坚定决心和快速执行力 跨越过去的转型者会胜出。
就如同我们从2009年开始践行车联网这个行业一样,回顾历史,车联网的主题是什么?当时车联网的主题是安防,整个行业也主要围绕着安防来做。但是在中国本土,对于这方面的服务其实是不敏感的。在当时,我们博泰瞄准了信息娱乐,利用信息服务来打破车上的信息孤岛。
到了2014年,大家觉得车联网是非常新兴的行业,但是周期走的非常长的。那个时候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深圳,很多企业走的是后装的路线,而我们选择了前装,首先与科大迅飞进行了语音的合作,2012年围绕高德地图,在上汽的车型上深耕前装的事业。
再往下走,2014年到2015年,那时候大家觉得后装市场一片惨淡,那个时候主题变成了手机互联,因为大家发现你手机上的发展速度,比你车载的速度迭代快得多。博泰深耕围绕云端的平台,然后我们在做的是产品化,再到2015年到2016年,那个时候的主题是什么?垂直互联网,在各大主机厂的两边都会立着两个巨人,一个是科大迅飞,一个是高德。一个是语音最佳的解决方案,一个是地图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觉得那个时候应该叫生态的聚合化,用户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应用,需要的更多的是服务。
2016年到2018年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传统的OEM的转型,以及新造车势力的出现,他们正在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他们自己非常强大的颠覆。我们跟客户讲的是什么?我们深深地觉得车联网已经从过去的一个单纯的产品,配置表里面的一个配置,已经转变成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啤酒扳手,能够让我的车厂标配,围绕着用户,而不是客户,来创造价值,来做相应的商业模式的变现。这才有了我们一步一步践行的新零售、新保险、新出行等等,这其实是我们对这个行业趋势深深的把握跟理解。伴随着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何瞄准将来的方向?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理解之一。
车企,以前叫做互联网车,其实现在已经变成了叫智能车,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车,更多的是移动的信息中心,这是我们深深的一种理解。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企业都往这边融合,互联网企业BAT,各家都已经进去了,还有华为等等。还有包括看上去没有关联的几家公司,比如说保险公司等都往这里面融合,这将是特别好的趋势。在融合底下,关键在于数据和你的ID,只有有了数据,你才能享受我们后续带来的巨大的商业价值。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说你想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你要提升他们的用户体验,所以你不断的迭代是必须的。如何能够持续的迭代呢?有一点其实非常重要,你真正需要把你的客户转化成你的用户,如何能把他转化成用户?大家都知道你在车里最多有两个小时,或者最多三个小时,这个其实是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点。
我们应该从用户的角度来出发,来改进我们的研发,能够用车联网营造的环境,能够有更多的触点触达到我的客户或者我的用户,这样子才能变成你车厂的用户。待会儿我会有一个章节的介绍,我们有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叫做手机车联网。这一点着重给大家提一下,我们所说的手机车联网区别于手机互联网,我们的车联网更多的是一种产品形态,我们可能在这个月底有一个产品发布会,会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形态。
有了这么些改变的话,对于我们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不管是在你的产品形态,以及你的服务,包括你的用户体验,还有包括你的各种各样的出行方式等等,这对于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挑战。上海博泰为了迎接这部分的挑战,也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多年来一直加大研发投入,我们80%左右的员工都是属于研发型人才,我们创始人应宜伦特别爱护我们的研发人才,很多行业内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个,我的硬件如何能进行适配或者适应这个发展?
第二个,我们深耕的就是车载OS,大家知道我们的擎OS一直在演进发展,已经演进到2.0,接下来会推出3.0。
第三个,大型的云平台,慢慢演进到中台服务。
另外一个围绕着我们的用户,如何围绕他们能够不断创造商业价值,这其实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点。
围绕这些的变化,我们针对于接下来的这部分的内容,做我们自己产品的规划。这个可能跟其他同行的观点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和各位分享。这些,其实我们已经在两大主机厂集团,已经在落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相信能在不久之后可以和大家见面,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形态。我们总归划分了这么几大板块,第一个是擎Core plus,第二个是擎Mobile plus,第三围绕人工智能AI,包括多模识别都在里面,特别是OS和云平台的设置,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点。第五点如何围绕你用户,你又如何设置你的帐号系统,如何打造积分系统等等,为用户带来权益,这是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设计环节。
第六叫擎Service,其实车上有很多的数据,包括已连接的,包括未连接的。如何把车上很多的数据连接起来,能够提供给我的用户相应的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待会儿跟各位分享,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特别是保险方面与一个非常大的合作伙伴在做,已经实现的解决方案。
另外围绕”N新”,我们有新的零售模式,我们跟主机厂已经在南京进行试点,大家可能都已经看到了,我们在新零售模式的一个创新。另外两个就是关于出行方面非常重要的点。
我回到第一个环节,时间比较有限,我讲得稍微快一点,大家会后如果有需要探讨的,都可以来找我,都没有问题。擎Core plus,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在于我们现在所有的座舱都是相对来讲是一个简单的配置,围绕仪表、中控、副驾屏,都是按照装配的角度进行做的。更多围绕的是什么?围绕的是是我的影音、娱乐信息来做的,大家看到手机上有三样东西,第一个是微信,每个人的微信其实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你拍的照片,每个人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记录的都是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你自身非常相关的。我们车上这块屏,千人千面已经讲了很多了,其他的几块屏的内容是副驾的那个人需要的内容和配置吗?后屏的两个屏显示出来,也是主驾的人需要的东西吗?其实不是的,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针对于一人多车,一个人,然后一个屏;一机多屏,多个屏一个人等等这种模式。还有你的交互方式的改变,设计我们相应的产品。比如说主驾通过手机和我的座舱结合,呈现出来的是主驾相关的内容。副驾我们都叫女王座驾,你通过手机车联网识别出来你就是女王,然后调整到女王座舱。这是围绕你的生活点点滴滴来进行做的。
同时你走了之后,你所有的信息,你个性化的配置,通过云平台也好,通过手机也好。我们伴随着全新的Mix的出行方案来设计的,这是非常可靠的出行方式。比如说手机上的三大件非常个性化的服务,你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怪异的现象,为什么放四个wifi,四个麦克风?我们希望给用户真正创造个性化生活空间,那是专属于你的。比如说主驾、副驾、后排、小孩等等,他其实需要的用户体验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我们真正是从用户交互的角度出发,用产品定义的角度思考,设计相应的硬件。这里面有些是高端的车型需要做的,比如说多音域发声等等,成本比较高,总体上是这样子。
然后会有相应的产品形态,比如说我的IVI,比如说定制化等等。这个是我们进行硬件配置设计和各位不一样的地方。
然后我们叫擎Mobile plus,汽车硬件的生命周期和软件之间的不匹配之间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个产品形态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革新,就在于把两个进行非常好的区分和融合,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一个我们运用的是什么?不是手机互联的方式,我更多的是应用的是手机的运算能力。现在你要做很多视觉识别的东西,它是很耗资源的。你有一个是最新的硬件,就是你的手机,不断的迭代更新,而且始终可以保证你的产品其实是属于前面的。
另外一个非常隐私的一点,手机其实就是你非常私密的东西,通过你专属的连接方式,打造你自己的生活区间。而且让你体会到无缝连接,无缝体验这么一种感觉,让你感觉不到这是在用手机,只不过是用了手机上的运算能力。我们这里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说我的Key,就是蓝牙钥匙方面。大家知道在个人的口袋里面有两样东西,我什么都可以不带,手机可能你会带的,车钥匙一般你都会带,为什么车钥匙一定会存在呢?其实你完全可以用手机钥匙进行替代。包括APP的生态,手机上其实为你做好了非常多的生态,为什么我们原来一直在做车上的音乐、导航这部分内容?有太多的互联网企业不屑与做车上的内容。现在大部分的企业把更多的影音娱乐给你做好了,你可以更好的结合手机的生态,包括信息的生态,去把这部分做好。
另外还有IOT,还有整个手机生态的ECO系统。之后我们在南京会有一个手机车联网的发布会,会有隆重的介绍。我就可以保证你的车在十年之内,永远可以拿到最新的用户体验,而且围绕用户24小时。不是传统意义上讲你在座舱里面花了很多钱,有可能花了一万块,真正在车上待了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个其实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创新,如何围绕用户24小时运营?你有多触点触点到你的用户,让他真正变成你的客户。
我们现在打造的产品融合了视觉、语音、手势,包括多模态,在之前上海车展期间我们和思必驰也做了联合发布,也花了比较大的代价,拥有了自己的ASR与NLU核心能力,这是在我的大的平台之上。
另外在我们平台上打通了苹果的SIRI的语音系统,也打通了华为手机的语音系统,包括我们现在也在接入腾讯的语音系统。说白了,向各位表达一点,我们想做的是智能化的平台这么一个工作,不管是哪家的语音,都可以通过我的平台对接合作。我们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做这个东西呢?拿语音举个例子,最早我们和科大讯飞做的时候,我们产品规划部做完产品,科大讯飞做语音。后来我们跟Nuance合作做的数据对接,很多数据在我们云端有,我们知道哪的声音不准,哪的方言普通话识别率很低,该怎么纠正,用户说哪些话不能反馈。再往后我们接了像美大,像携程、中航信等很多第三方的接口,而且颗粒度非常细,细到飞机飞多高,外面的温度多少,什么时候降落,降哪个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语音公司他没有这个,都在问我们调内容和数据的API。再往后我们和百度DuerOS 做的时候,我们把大公司海量计算用人工智能能力,包括语音理解能力做了云云对接。我们可以接任何一家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的语音,我们通过判断机制来分发。前段时间我们跟思必驰谈了一个非常深入的合作,把语音平台拿到我们私有云部署,我们真正具备了ASR、NLU的能力,意味着从规划、内容、数据、接口到整个的迭代核心能力,以及未来非常重要的多模交互能力。
大家现在去CES的现场去看一下,都是用几家语音公司的产品,其实你会看到差不多是一样的,同质化非常明显。车厂需要的不是这种同质化的东西,我们更希望能够赋予他们能够深度定制、个性化的能力。如果你没有ASR以及NLU的能力的话,所谓的个性化就沦为空谈。这是我们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手势识别也好,视觉识别也好,我们真正要做的在一个最垂直的深度,各种不同的交互方式是融合交叉在一起的,这个才是真正的一种交互方式。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一个航旅功能,或者还有一个猫眼订票的功能,我要看《复仇者联盟4》,确定吗?确定这几排位置吗?你要买吗?就一层一层确定。我在手机上一层一层定的逻辑搬到了我的车载上面,这其实不太符合我的使用习惯的。我要这几个位置,不超过三步就搞点了,这就要求手势、图像或者语音同时在一个路径上交互,如果你没有平台,根本做不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多模态。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了这部分的融合,才能够构成车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AI的能力。
还有包括你要做AI,视觉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添加很多的摄象头,包括内部的,还有外部的。第一个硬件的配置里面,你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的摄象头,室内有四个摄象头,外部有两个摄象头。你只有把业界最牛的技术能力融合在你的产品上,才能够打造出唯一独特的产品给到用户。
这个就是未来我们支撑这个平台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的能力,有几点基本上看得非常明白,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OTA的能力,更多的是围绕产品形态来的。比如说你买了奔驰E200,能不能通过OTA升级的方式,直接升级到E300?只要分ware升级就可以了,这是整车给用户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大的好处的一点。我只是举个例子,车上更多的零部件,你的硬件其实是差不多,这样才真正可以达到新制造这么一种模式。
这个是围绕着你的用户所做的Membership,其实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你充值,我就可以给你打6折,没有充值就不打折。还有你在看小米电影或者小米盒子的时候,这个电影或者爱奇艺的电影,你看不了,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或者快捷的模式。商业模式都很简单,我如何围绕你的用户设计相应的场景?这是我们深度要思考的。在会员系统里面,我们围绕着商业表现所深耕的一个点。
这个是Service,围绕着用户数据深度挖掘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最近也是跟几个传统的企业在沟通,看起来完完全全跟我的车联网不搭界的企业,比如说博泽,还有联电等。这几个企业,大家觉得完全没关系,但是你要知道他们很多的数据积累起来,没有向大家公开或者放在那边,没有合理利用起来的。比如说一台车在上市前,需要经过碰撞实验,那个假人受伤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我能不能利用这些数据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个其实是可以的。还有包括更多的车的样本数据,碰撞的样本数据,这个都是可以去做的。
围绕你的用户场景,非常重要的一个,我们现在已经在几个主机厂已经在落地的,就是保险。大家知道平安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家企业,一家伟大的企业。大家可以看到平安好车主里面有非常多的保险品类,大家都不知道它能不能真正触达用户。比如说我要去苏州什么什么地方去旅游的时候,我就知道你要开长途,我能不能给你来一个长途险或者旅游险,或者爆胎险。所以围绕着用户的数据,围绕用户的场景,能够触达给用户,这个其实是我们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个是新零售,大家618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其实我们已经在南京开始试行,已经在做了。大家知道传统的获客成本很高,每一个获客成本大概在一千多块钱。通过我们的NPS的净值推荐系统,获客成本成本下降到了60几块钱。大家知道现在4S店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更多的是新零售的模式。
另外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让我的车主能够推荐你的车,多曝光你的车,这样才能为你获得更多的用户。比如说你的车推荐给你的朋友,拍照有一个短视频,没问题,我就可以给你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或者说你在抖音里面曝光,获点赞的人数多少个?一百万个,十万个,你会有相应的积分积累。你的行驶里程比以前多50%,这样会有相应的积累。更多的需要有强大的中台系统支撑。欢迎大家618关注一下我们和车厂合作的模式。
我们的车是围绕着用户,我们可以提供出行平台,我们在北京也有专门的出行平台的公司。还有一个擎Flexible Driving,特别是北上广深,很多人除了有专属物权的一辆车,你用手机车联网这个通道,你有专属的Iclub的通道,预计在2020年左右,大家会看到这么一种出行模式的出现。这些其实是我们对于目前大的一个形势底下,对于我们汽车系统新的一种思考。可能跟各位得有些观点有点不太一样,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