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华人创办的硅谷高精地图公司融资6000万美元,让高精度地图再次成为引爆业界的热点话题。
而在国内,同样也有一家由高精度地图行业“老江湖”创办的公司,成功地搭建起了高精度地图的技术体系,受到了合作伙伴与投资人的认同,它便是宽凳科技。
在收获IDG领投的数亿元融资后,宽凳科技要在今年底前推出第一张高精度地图,为自动驾驶赋能。
一、地图行业老兵杀入高精地图战局
在谷歌无人车开启试水无人驾驶商业化时,高精度地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了出来,它提前绘制出车辆所经路径周围高清晰的三维世界,帮助无人车进行精准的定位、极大地减少对静态物体投入的感知资源。
业界普遍认为,在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中,高精度地图必不可少。而宽凳的团队看到了这个商机。
2017年5月,刘骏在北京成立宽凳科技。
(宽凳科技创始人兼CEO刘骏)
刘骏曾先后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人民搜索首席科学家。后来加入百度,担任百度公司副总裁、LBS业务集群负责人,同时负责百度地图的相关业务。他领导创办的宽凳,也因此带上了AI的基因,以及深耕地图行业的专业性。
而宽凳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冯汉平,则曾是凯立德首席技术官、高德产品技术副总裁。
从这样的背景,不难看出宽凳科技其实是地图行业老兵创业,有高度的专业性,这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相关的技术人才,同时快速构建起高精度地图的技术体系。
如今,宽凳的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地图背景的世界顶尖名校,比如清华、北大、浙大、复旦、Stanford、麻省理工大学等名校以及Google、BAT等互联网巨头。
而宽凳的核心技术覆盖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三维视觉、智能机器人、地图构建以及基于此的大数据云服务。
在有了豪华团队与高端技术后,宽凳要开始准备改变行业了。
二、宽凳的两大杀器:AI与众包
日前,通用凯迪拉克旗舰车型CT6上搭载的SuperCruise辅助驾驶功能在中国发布,就明确将使用高精度地图来帮助车辆实现高速道路上的辅助驾驶。
不过,据业内人士所言,SuperCruise用到的高精地图其实规模并不大。
当前,高精度地图在自动驾驶行业的商用,除开政策和标准,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规模与成本。
一方面,高精度地图采集制作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道路有限。
而宽凳的创办,直面这两个问题,拿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宽凳的第一个杀器是AI。
虽然宽凳科技一大标签是“地图行业专业人士创办”,但另一方面,CEO刘骏此前在谷歌、百度等公司从事过搜索工作的经历,也为宽凳带来了人工智能的基因。实际上,AI也是宽登科技所选路线的技术基础。
此前,相对传统的高精度地图采集主要使用激光雷达作为主传感器,通过激光雷达构建周围世界的三维信息,附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IMU等模块的信息,再与RTK高精度定位进行比对,最终输出精度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地图。
然而,该路径对地图精度的要求越高,对激光雷达的性能要求也越高,而目前,最主流的高性能激光雷达——Velodyne 64线“大花盆”HDL 64官方价格仍然高达60-70万元。高德地图此前一辆全流程的高精度地图采集车,价格更是高达800万元。
另一方面,传统的地图制作需要人工大量的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识别、纠正——这也是为何每个图商都维持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内业团队。而大量的内业人员意味着高昂的人力成本。
而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成熟,让问题有了新的解法。 在AI的加持下,宽凳科技避开了重成本、重人力的传统模式。
在高精度地图采集的外业工作上,宽凳科技采用了比激光雷达便宜得多的摄像头作为主传感器;在后端的内业部分,宽凳则依托AI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高度自动化的制图流程,能够自动进行车道线识别、特征点提取、车道网络拓扑的构建以及各种地物的制作,包括人行横道、标线、交通标志等。而制度的自动化,能够让内业团队大大精简。
宽凳科技对AI的应用,不仅在地图采集端的硬件设备上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地图制作端的人力成本上削减了大量开支,相当于是双重降本。
在地图的单位里程采集制作成本降低过后,宽凳可以用同样的资金,比采用重模式的高精地图公司覆盖更多区域。在高精地图需要快速规模化的当下,宽凳也建立了初创公司中几乎最大的团队——达到200人。
并且,在高精度地图采集精度上,宽凳科技通过大数据量换精度的做法,对同一地点拍摄多幅图像辅以自研的视觉算法,已经能够将精度做到20厘米以内,对于有望先行商用的高速场景自动驾驶以及其他大部分自动驾驶细分商业场景,这一精度完全足够。
宽凳的第二个杀器,则是用众包模式对高精度地图进行更新。
对自动驾驶来说,高精度地图的价值除了”高精”,还在于“实时”。如果高精度地图不能实时更新,那么对自动驾驶其实是在帮倒忙——就像初到某地的人需要认路,却拿到了一张十年前的地图。
此时,传统的地图更新模式又显现出了弊端——图商根据各种线索,发现某地的地图有更新的需求,再派出作业团队将目标地点的地图再采集一遍。一看便知道,这种模式对地图的更新是滞后的。
这个问题解法的名词很新,众包模式,实际上就是发动群众力量,让普通的车辆也成为高精度地图的数据采集车。原理听上去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非如此。要想运作起一套高精度地图采集的众包模式,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大量的数量级至少在数十万的车辆作为数据源;
2、对数据还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规格要求,与原有的高精度地图系统兼容;
3、每辆车每天采集的数据可能会达到数百G,车辆需要有强大的通信能力以对数据进行上传;
4、需要有强大的云端平台储存、计算海量的数据。
对上述问题的,宽凳基本都做了准备。在数据来源上,宽凳会与车厂进行合作,在前装环节就通过车厂的大量车源,保障数据的来源。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和宽凳在数据采集上达成了合作。
在数据标准上,宽凳一方面通过与车厂的合作,能够确认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符合一定规格,另外一方面,由于采用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宽凳无需担心普通车辆没有激光雷达、基础激光雷达数据与视觉图像数据难以匹配的问题。
当然,由于地图的复杂性和涉密性质,完成标准的统一,仍然会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
而云端平台的建设,对核心团队出自两大互联网背景图商的宽凳来说,也有相关的经验,能够带来一定的助益。
其实,众包的模式在如今的地图APP上已经广泛使用,比如百度高德的交通拥堵动态情况,就可以通过大量手机端APP的GPS、加速度信息解算,达到分钟级的更新。不过,高精度地图实时更新的数据量要比其高好几个数量级,要完成这一工作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这也意味着,谁能承担这个工作,谁就拿下了自动驾驶时代最大的商机之一。
三、首张高精度地图年底完成 加速自动驾驶落地
当然,要对地图更新,首先还得有一张基本的地图才行,因此地图测绘采集是宽凳目前的工作重心——先制作出一张精度够高、覆盖面够广的高精度地图。
今年7月,宽凳科技发起“百城百万计划”,要在国内一百个主要城市绘制100万公里的高精度地图,覆盖国内的核心道路。其中,高速道路的高精度地图绘制会是一大重点——在场景相对封闭的高速道路上,自动驾驶有望先行落地。
日前,港珠澳大桥开通之时,宽凳科技的测绘车便开上了大桥,对整段大桥进行了高精度地图的采集,包括采集难度很高的、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中,由于GPS信号被屏蔽,能够校准、提高精度的绝对定位会长时间丢失,采集车保持相对定位精准度的能力会受到很大考验。
宽凳科技CEO刘骏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宽凳的第一张高精度地图就会完成绘制。在高精度地图完成后,宽凳会将其主要提供给整车厂,为其开发自动驾驶功能提供基础支持。当前,国内正在普及的是L2级自动驾驶功能,能够做到在高速道路上部分解放人的双脚。而整车厂正在着力研发、作为下一个重磅功能的“高速公路引导”——在高速路收费站与收费站之间由车辆接管驾驶、解放驾驶员双手双脚,被认为要到2021年才能量产。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该功能需要高精度地图,而高精度地图业态尚未成熟,成本高企且覆盖范围太小。而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高精度地图才有成熟产品。
宽凳如果能在今年完成其100城100万公里的高精度地图的绘制,将有望把整个行业成熟产品的推出时间提前一年。
无论是乘用车的高速公路引导,还是市场广阔的干线物流自动驾驶,都将因此获益——如果政策、标准跟上,硬件成熟,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商用时间,也有可能会被提前一年!
实际上,英特尔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也有类似的项目——REM,用视觉方案和众包模式来采集更新高精度地图。不过,由于外资身份,REM只能通过与国内图商合作的方式进行,宽凳在国内明显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宽凳的商业化前景被看好,自然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
在有了老兵团队、创新打法、速度优势过后,宽凳改变高精度地图行业的潜力,已经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