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交通论坛:38家公司已投1000万辆共享单车

车东西(公众号:newhard)
文 | 晓寒

今日,由世界银行、交通部等单位主办的“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交通部、交通委、国家信息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政府/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和ofo滴滴戴姆勒智行公司等企业代表发表了自己对互联网+交通的研究与看法。

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

在会议伊始,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就首先明确,在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的现阶段,传统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些力不从心,急需新的商业模式与经济形态出现,而Airbnb、ofo则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共享模式都成国家经济的发展动力了,所以我们在过去一年中也迎来了共享单车的爆发。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分享了《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该报告显示,截止今年4月,国内共有38家共享单车企业、总计投放了1000万+辆单车,总用户超过1亿人,覆盖了国内主要的一二三线城市。

互联网+交通论坛:38家公司已投1000万辆共享单车

(吴洪洋分享共享单车骑行报告)

《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用户多将共享单车用作接驳交通的用途,行驶距离多在两公里以内,这批用户占到一线城市共享单车用户的85%。而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则多将共享单车作为一种门到门的短距出行服务。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也给原本正在衰退的自行车行业带来了第二春,吴洪洋表示,其曾带领团队去考察过一些自行车制造企业,发现“他们的干劲儿非常足,每15秒就能生产出一辆自行车。”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38家共享单车企业之外,我国还存在着15家共享电单车公司。

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的三种模式

虽然在会议伊始,就已经明确了共享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共享经济反应在交通领域,并不只共享单车这一种形式,还包括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和DRT应需公交。

专注于促进中国两国交流的德国国企——GIZ可持续交通项目经理孙胜阳就介绍道,由于德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德国并不存在共享单车公司,而仅有一些有桩的公共自行车。

“正是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德国政府也非常想要把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一些先进经验反向引进回去。”孙胜阳告诉车东西,“而之前往往都是中国在学习德国。”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汽车强国,德国民众对于汽车出行的热情明显要更高。因此,奔驰宝马等公司纷纷在德国乃至全球推出了分时租赁服务,打造共享汽车业态。

在国内,有TOGO途歌、EZZY、Gofun绿狗出行等分时租赁品牌,而奔驰旗下的Car2Go即行和Car2Share随心开两大汽车共享品牌也都进入了中国。

据Car2Go和Car2Share在中国的运营主体——戴姆勒智行(中国)租赁有限公司CEO陈冰女士介绍,戴姆勒旗下的分时租赁服务自2015年就已经进入了中国。目前,Car2Go在重庆运营,Car2Share则进入了北京、深圳和成都。

在商业模式上,前者就是随处流动的共享汽车,用户看到车辆即可扫码开走,随后可以停放在任意的合法停车场/位上即可。而后者则是有固定站点的分时租赁,用户需要到相应的站点去扫码开车,并将车辆还到旗下任何一个站点即可。

陈冰表示,戴姆勒智行旗下的两大服务目前在中国共拥有30万+客户,Car2Share的热门站点的车辆使用率能够达到50%-80%,节假日甚至能够达到100%。

最后,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管处处长苏奎看来,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的第三种模式就是DRT应需公交了。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共享公交。

这种公交与传统的公交车相比,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即当有许多用户在APP上输入自己位置、目的地以及出行时间后,系统会自动测算出一条接送乘客的路线,从而实现了定制化的集体出行服务。

在更加灵活之外,它还奉行一人一座的原则,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得以保留,而价格也要低于打车与开车的费用。

不够这种模式也面临一个矛盾。一方面,共享公交改变了传统公交的固定站点/路线模式,增加了灵活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起点、终点和出发时间,因而这种模式在用户数比较少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路线不顺、时间不顺的情况,反过来又增加了运营难度。

因此,不管是海外的Leap Transit、Bridj,还是国内的接我云巴士、嘀嗒巴士等公司,其在运营一段时间后都已经销声匿迹甚至宣告倒闭了。

互联网+交通论坛:38家公司已投1000万辆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