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赶欧美 日本汽车商抱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海中天

日本汽车商和组件供应商将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力争缩小与美国、欧洲竞争对手的差距。在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的指导下,日本企业将会签署合作协议。整个联盟包括六家制造商:丰田日产本田、日本电装瑞萨电子、松下。它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在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最开始的合作重点是数字地图

企业们将在地图、通信、人机工程学等领域展开合作。在最开始时,企业合作重点是开发数字地图,因为对于商用无人驾驶汽车来说高度精准的3D地图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日本汽车商各自开发数字地图技术,现在它们决定一起确定标准和使用方法,2017年3月就会制定出发展蓝图。

为了追赶欧美 日本汽车商抱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制定无人驾驶汽车国际标准是合作的焦点。日本产业部门、交通部门、日本汽车制造协会等机构下个月将合作设立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中心,它的目标就是解决安全技术、通信协议等问题,机构还将与联合国、国际标准组织展开合作。

日本汽车制造商之所以愿意携手合作,主要是因为它们意识到自己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已经落后于欧洲和美国。在汽车安全技术上,比如避免碰撞的自动刹车技术,欧洲领先于日本。日本产业界产生了危机感,欧洲和美国可能会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日本汽车地位不保。

美日欧大竞争

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成本很高,难以找到适合的人才,这也是日本企业合作的原因。本月份,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宣布计划投资3万亿日元(268亿美元)用于研发,数字破了纪录。日本产业和交通部门将在本月召开会议讨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日产等大型汽车商将会参加,组件商松下、日立也会参与讨论。在会议上,日本政府将制定出具体措施,6月份,政府会公布具体增长战略,这些措施将会成为战略的关键部分。

美国、欧洲、日本汽车制造商已经围绕无人驾驶汽车展开竞争,它们希望在2020年左右推出商用无人驾驶汽车。车辆控制软件、障碍物侦测传感器等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运营都是成功的关键。在传感器方面,日本组件商落后于博世(Bosch)公司,德国博世向西方企业和日本汽车商提供传感器。

为了追赶欧美 日本汽车商抱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汽车商可以分享地图和驾驶数据。如果日本电装(Denso)、日立、其它组件供应商能够打破群体界限销售产品,汽车的售价就可以降下来。外部环境和汽车控制设备可以通信,企业会使用一些通用通信技术阻止黑客入侵,防止发生事故,这些技术也可以拿来分享。在推动基础设施发展上,公共部门作用明显,交通和事故信息可以通过道路系统传输。日本政府希望支持本国公司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与戴姆勒谷歌竞争。

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也会参加进来,它们的研究机构可以分析大量的过往驾驶数据。日本还会建设模拟高速公路测试线路,在国际竞争中,道路测试是一个重点。日本私营企业和公共部门将会投资约100亿日元(8340万美元)建设测试设施。

JDA正在流行

美国底特律与谷歌的合作越来越多,它们的合作是建立在JDA(联合开发协议)之上的。有些技术汽车商单独无法开发,只有合作才能开发出来。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联合开发的益处相当明显,合作可以分摊研发成本、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Warner、Norcross和Judd律师事务所合作人、知识产权律师Greg DeGrazia认为:“自己组建编程部门开发软件,或者收购一家软件公司,速度都要慢些,合作可以大大加快开发速度。”

为了追赶欧美 日本汽车商抱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DeGrazia用福特和谷歌的合作来举例,一直有报道说两家公司正在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DeGrazia称:“福特没有硬件开发经验,谷歌却有这样的感觉:‘我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无论怎样合作都是又赢的。” 和建立合资公司相比,联合开发更简单,建立合资公司需要股东和美国SEC的批准 。

当然,合作开发产品有利也有弊,只有精心制定联合开发协议才能降低挑战。例如,如何区分“前期”技术就是一个大问题,所谓的前期技术指的是各方一起开发的产品,合作企业需要将“前期”技术和各家公司带来的“后期”技术区分开来。你需要向合作伙伴披露自己的技术,除非你很信任自己的伙伴,否则就会有泄露机密的风险。

在DeGrazia看来,要让企业达到联合开发的目的,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密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他说:“在汽车产业争斗很多很多,因为汽车商都想拿下控制权。”

为了追赶欧美 日本汽车商抱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