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航智能创始人陈禹行:车企与智驾供应商联合开发成本效率最优,四大核心能力是关键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颐圣
编辑 | 志豪

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走向大众市场。

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L2+级别车型销量预计将从100万辆增长至1000万辆,渗透率从14%提升至30%。

在这一背景下,车企纷纷加大投入,力求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技术普惠背后,如何在自研成本、开发效率与技术掌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易航智能十周年活动上,创始人陈禹行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兼顾技术、成本与效率的最优选择是OEM与智能驾驶公司联合开发。”

易航智能创始人陈禹行:车企与智驾供应商联合开发成本效率最优,四大核心能力是关键

▲易航智能创始人陈禹行在活动中演讲

从行业实践来看,完全实现自研的车企仍属少数。自研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还需从底层算法到硬件适配全链路攻关,周期长、风险高,短期内难以见效,容易错失市场窗口。

内部孵化智驾公司虽然能整合资源,但也面临业务协调困难、独立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发展受限。

因此,越来越多车企倾向于与成熟的智驾供应商深度合作,在提升自研能力的同时,确保量产交付。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就曾提出一套“二八定律”,称未来约20%的车企将选择全栈自研,80%将依赖第三方合作方案。

不少头部车企车企已采取“自研+合作”并行策略。例如,比亚迪在自研智驾的同时,与地平线合作推出征程6芯片方案;奇瑞则在调整合作伙伴后,加速与外部智驾供应商的协作。

陈禹行认为:“车企与供应商合作能实现优势资源高效结合,而联合开发模式能使车企对智驾技术全栈可控,在保留‘灵魂’自主性的同时,快速跟进智能化。”

一、联合开发的价值:共赢与协同

联合开发不仅能帮助车企在资金和时间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智驾车型快速量产,还能保持核心技术的可控性。对供应商而言,量产方案带来收入和数据积累,形成“量产越多、技术越优”的正向循环。

因此如何选择“同路人”则是联合开发的关键标准,联合开发模式下,车企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对此,陈禹行总结了四个关键标准:

1、全局能力:供应商需具备从算法、软件到硬件的全链路能力,确保量产交付。

2、量产技术:能将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量产方案,是赢得车企信任的关键。

3、创新模式:联合开发不仅是交付产品,更是技术路线、产品定义和数据共享的深度协同。

4、长期技术领导力:供应商需具备持续创新和技术储备,保障车企未来产品迭代。

陈禹行将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比作“旅者与向导”。供应商不仅是方案提供者,更是技术“向导,需熟悉全局,具备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确保方案顺利量产。

易航智能凭借服务多类型车企、覆盖油车与电车的量产经验,成为典型案例。

易航智能创始人陈禹行:车企与智驾供应商联合开发成本效率最优,四大核心能力是关键

▲易航智能是最早开始做量产的企业之一

易航智能凭借服务海外、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经验,以及在油车和电车均实现智驾方案量产的能力,成为全局能力的典型代表。

陈禹行表示:“我们把智驾整个技术链条都蹚过一遍后,不论车企因软件、硬件、算法或供应链问题找到易航,我们都能快速切入,确保量产交付。”

在量产技术方面,易航智能持续迭代,从自研感知算法、掌握全栈技术,到落地高速NOA和城市记忆领航方案,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2025年,地平线基于对易航“技术+量产”价值的认可,进行了战略投资,并开放已量产的感知算法和上亿帧智驾数据。

陈禹行透露,易航智能基于此次合作实现技术升级,将首批落地J6M无图方案,并通过联合开发赋能车企。

二、创新合作模式:打破“交钥匙”现状

当下,传统供应商合作多停留在“交钥匙工程”,而联合开发强调技术路线规划、产品定义、数据共享等深度协同。陈禹行指出:“仅仅把代码交给车企是不够的,车企更想知道算法开发的思路。”

这种模式不仅让车企获得成熟产品,还能帮助其构建智能化核心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对此,Tier1的研发能力也十分重要,易航智能提出“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三代战略则是典型代表。

易航智能创始人陈禹行:车企与智驾供应商联合开发成本效率最优,四大核心能力是关键

▲易航智能研发战略

首先是“量产一代”,在这一部分会以车企为主导推进量产,供应商提供验证代码、工具链和培训,并在问题出现时“兜底”。

其次是“开发一代”,在这部分主要针对高速NOA和城市辅助驾驶,车企深度参与功能定义,甚至认领部分模块共同开发。

最后是“预研一代”,在这个阶段供应商主导探索前沿技术,如基于强化学习的端到端城市NOA。

这种模式打破传统供应链的买卖关系,形成技术共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绑定。供应商提供从预研到量产的全周期服务,车企则开放核心数据和研发资源,建立战略互信。

结语:易航智能深度协同推动商业化落地

智能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车企不仅需要当前能交付的供应商,更需要具备长期技术领导力的战略伙伴。技术路线的每次变化都可能淘汰一批企业,缺乏长期技术储备的供应商难以提供安全感。

易航智能的实践显示,当供应商能提供从预研到量产的全周期服务时,车企更愿意开放核心数据和研发资源,形成战略互信。这种深度协同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陈禹行总结道:“创造真实价值,让我们回归行业、商业和产品本身,记得从何而来,又要去往哪里。”十年探索之后,易航智能的前路已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