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郭月
编辑 | 志豪
什么是最好的智能车机助手?
它不只能连接,而应做到连接稳定流畅、中途不掉线。
它不只能投屏,还能将手机成熟的应用引入车机,让车机的使用体验如手机般丝滑。
它更应打通人车家全生态,用户在车上一句话就能操控全家家电,停车后位置自动同步手机,寻车不再焦虑。
这些才是用户对于智能出行的刚需。
然而现实中,连接不稳定、系统不兼容、场景不连贯、人车家场景更是难以打通,这些痛点,让本应流畅自然的手车互联体验难以实现。
2025年度vivo开发者大会(VDC)上,vivo带来了两种手车互联方案:智能车载V6.0用于提升传统燃油车的视觉交互体验,智能车载无界融合版则聚焦于新能源车型的功能升级,vivo还在镜像投屏、多窗口协同、数字钥匙、空间音频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并向所有车企开放。
▲vivo智能车载V6.0和智能车载无界融合版
这些技术迭代正推动手车互联走向全新阶段,更成熟、流畅的智能出行体验,离用户又近了一步。
一、从标准统一到生态融合 手车互联升级在路上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深入发展,手车互联技术正从基础的“功能连接”向深度的“场景融合”演进。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断连、响应慢、兼容性差等问题仍然存在,不仅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也在驾驶场景中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何看似简单的连接动作,会成为影响体验升级的关键瓶颈?其背后是行业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标准体系有待统一,生态开放势在必行。当前市场上互联方案林立,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厂商自成体系,导致用户一旦更换手机品牌,原有车联功能往往无法延续。这种生态壁垒,成为实现无缝体验的首要突破点。
车型平台日趋多元,适配能力亟待提升。传统燃油车车机系统迭代缓慢,新能源车机应用生态不够丰富,互联方案需要具备更强的兼容性与灵活适配能力。
▲汽车市场车型平台多元化
场景贯通尚待完善,生态融合仍需加强。车辆与家庭设备、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流转仍存在断层,用户在跨场景使用时需频繁手动干预。实现服务无缝衔接,是构建真正智能化体验的重要方向。
二、vivo破局:从连接走向生态的四步走战略
围绕三大挑战,vivo进行了系统性布局,一套阶梯式的四步走战略全面铺开。
第一步:从自研工具到共建标准
2020年11月,vivo正式推出兼容传统车机的智能互联方案——Jovi InCar,为更多存量汽车用户提升手车互联体验,快速积累用户与场景认知。
▲vivo智能车载Jovi InCar
但vivo很快意识到,单打独斗无法解决行业根本问题。
于是,2021年9月,vivo牵头成立了ICCOA智慧车联开放联盟,联合其他手机厂商以及国内主流车企和行业相关Tier1,汇聚智能手机和车机产业力量,共建智慧车联开放与协作生态。
智能车联行业从“各自为战”逐渐走向标准统一。
从2021年到2025年上半年,ICCOA的会员数量从最初的29家逐步攀升至252家,落地车辆数量已突破1300万辆。
▲ICCOA Carlink落地车辆数量突破1300万辆
2023年ICCOA联盟正式发布1.5标准,引入桌面融合技术,标志着从以往手机与车机“单向连接、屏幕抢占”的时代,迈入了“手机与汽车融合”的新阶段。
第二步:构建稳定可靠的技术底座
标准统一只是基础,手车互联需要打造坚实的技术底座。对此,vivo拿出了“秘密武器”——自研互联中间件BlueXlink。
▲vivo推出互联中间件BlueXlink
针对频繁断连、响应慢的痛点,vivo的BlueXlink全栈采用Rust语言重构,结合LLVM编译器、精心设计的标准库与完善工具链,打造出跨平台能力,“提前打好地基”,从而实现100小时超长稳定连接,车控与投屏的响应速度提升了20%,让连接更可靠,操作更流畅。
基于BlueXlink坚实的底层能力,vivo在手车互融方面主要从桌面互融、数据互融、硬件互融与智能互融四个维度展开探索,并推出了桌面融合FusionKit 4.0、数据接力RelayKit 4.0、语音融合VoiceKit 2.0、数字钥匙CarKey 4.0,并首次引入网络共享ShareNetKit、跨端摄像头调用以及空间音频等新功能。
第三步:差异化赋能不同车型
技术终究要为场景应用服务,而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基础条件与需求存在差异。
传统燃油车核心痛点是“硬件未老,软件已旧”。对此,vivo的解决方案是“体验焕新”,推出智能车载V6.0,通过全新空间体系设计、动画优化、沉浸影音及地图桌面,让老车机视觉与交互体验全面升级。
而新能源汽车车机智能但往往生态应用不足,vivo则致力于“生态补强”,推出智能车载无界融合版,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镜像投屏2.0和语音融合功能,并与长城汽车合作开发网络共享、一碰交互、停车助手等多项实用功能,为车机即时解锁了一个更成熟的手机应用生态。
▲vivo智能车载产品方案
第四步:打造智慧出行助手
在完成开放、技术、应用的布局后,vivo正将战略重心指向打造更智能的智慧出行助手。
小鹏汽车AI产品专家赵杰在VDC上介绍了vivo和小鹏未来的4个深入合作方向,包括硬件融合、车家互联、智能融合更多Agent能力和手机无线大功率快充。
▲小鹏汽车智能座舱AI产品专家赵杰
硬件互融层面,vivo即将推出“跨端摄像头调用”与“空间音频”两大能力。
举例来说,车机的摄像头可以变成手机的“外挂眼睛”,视频通话时,可一键切换车内镜头,让朋友也“坐”进你的座舱;停好车,寻车照片自动同步到手机,不怕停车场迷路。
而空间音频技术,则可以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立体声体验,把车辆变身音乐厅。
此外,vivo正与车企合作打造手车Agent,让语音助手变得更聪明,探索车家互联方案、智能体的互通方案。
▲vivo和小鹏当前及未来合作方向
据小鹏汽车AI产品专家赵杰演示,车机的语音助手可以执行过去手机语音助手才能执行的技能,比如可以帮驾驶员回复微信,说“我在开车稍后联系”。
vivo也在车家互联方面进行探索,联合小鹏、长城、美的实现了跨端语音融合功能,用户在车内动动嘴即可控制家中设备。
▲vivo开放互联生态
除了这些,vivo还关注到了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存在的兼容性挑战,vivo在ICCOA联盟中牵头成立了工作组,持续推动车载大功率无线快充标准的统一。
ICCOA数字车钥匙的标准也在不断演进。
目前,vivo已发布数字车钥匙DK 3.0,并落地分享、手表控制、NFC、UWB、云云远控、蓝牙等功能,还计划在明年落地2轮车车钥匙功能,进一步拓展数字车钥匙的应用场景。vivo数字车钥匙功能已被长安、比亚迪、奇瑞等品牌接入。
vivo车联技术总监赵聪透露,基于VoiceKit 2.0,vivo在和小鹏、长城、美的等伙伴打造人车家互融Agent,已经可以实现车控家、手机控车、车控手机,后续会带来更多的智能融合场景。
通过“四步走”的扎实布局,vivo不仅系统性地解决行业痛点,更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区别于其他玩家的独特打法。
三、拿下10000多款车型 vivo的克制与生态野心
纵观当前手车互联的竞争格局,三条发展路径清晰可辨。
一部分手机厂商选择打造“封闭后花园”,只支持自有品牌设备互联,能保证体验一致性,却限制了用户的设备选择自由;部分车企或第三方企业执着于自研到底,但在接入手机生态时或力不从心。
vivo代表的第三条路径——开放赋能,既不依赖硬件封闭,也不追求系统控制,而是以互联能力为核心,通过标准共建与技术共享,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vivo的独特路径,源于两个清晰的战略支点:
在行业纷纷布局造车或自研车机系统的浪潮中,vivo明确划定了自己的能力边界——未造车或做车机操作系统,而是做好跟操作系统的协同。
这一选择使其能始终专注于核心互联技术,以中立、开放的姿态,为车企提供即插即用的互联模块,减少了生态伙伴的合作顾虑,也降低接入门槛。
并且vivo的技术创新始终围绕用户真实场景及痛点展开,以实际体验为导向的技术观,确保每一项升级都能切实回应驾驶中的具体烦恼。
从市场反馈来看,这种务实开放的路线已经获得市场认可。
vivo物联中心高级总监吴文沧透露,vivo智能车载已成功覆盖180多个汽车品牌、10000多款车型,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90分钟。
▲vivo物联中心高级总监吴文沧
结语:技术,应该让人感受不到技术
智慧出行的终极目标,或许就是让技术“消失”。
当连接不用反复尝试,当卡顿、断连成为历史,当品牌兼容不再成为问题,智能车联才真正回到了它应有的样子。
走出停车场不再需要记忆车位编号;长时间用车不再为车机流量担忧;出门在外不再担心家电未关——这些平凡瞬间里的从容,可能才是技术给用户最珍贵的礼物。
关于手车互联,其实用户要的很简单,就是上车自动连,使用不卡顿,功能都能用,当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解决,用户就能专注于驾驶本身。
也许不久的将来,那个让无数驾驶员头疼的连接圆圈,真的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