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Juice
编辑 | 志豪
智能驾驶行业再一次走上了分水岭。
今年年初,比亚迪率先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掀起了一股智驾风潮,随后长安、吉利、零跑、奇瑞等玩家都选择了跟进。众多车企的入局,使得2025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驾驶元年。
▲比亚迪率先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
过去数年间,智能驾驶技术经历了快速的演进迭代。从ADAS功能跃进至到高阶智能 ,从泊车、到高速NOA再突破至城市NOA,智能驾驶正在从单一的功能逐步进化至全场景。正是有这样坚实的技术基础,才使得“全民智驾”具备实现的条件。这背后以华为、Momenta等为代表的智驾供应商通过技术突破与算法优化,一点点攻破智驾的难关,引领技术不断突破。
行业技术不断突破的另一面,是从2021年开始的资本寒冬,一批智驾企业走向破产。部分的自动驾驶从业者已转向了具身智能赛道:地平线前副总裁余轶南、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等成立了维他动力;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创办了它石智航,原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负责人李震宇加盟;小米前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刘方创办了阿米奥机器人……
冰火两重天下是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们如何能笑到最后。
一、智驾战略位置显化 车企选择两条腿走路
对于车企来说,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智能汽车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也是车企着力塑造用户认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这也让车企自研智驾看似成为了行业内的主旋律。但自研智能驾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大象”转身并不容易,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国内不少车企都曾经尝试过独立开发智能驾驶系统,但由于布局太晚、成本过高和技术积累不够等问题的存在,大多数车企并没能快速落地自研智驾。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已经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供应商,与车企相比,这些供应商企业更聚焦,技术积累也更丰厚。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再选择完全自研智能驾驶,无异于重复造轮子。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当下智能驾驶训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和资源浪费。
车企完全自研智能驾驶并不划算。车企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也纷纷两条腿走路:一边自研,从全栈自研转向全栈可控,一边寻找第三方合作。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24年,广汽正式发布了由X Lab自研的无图纯视觉智能驾驶技术,并立下2026年量产搭载的计划。但X Lab低估了量产难度,各个技术模块目标无法对齐,距离2026年量产目标有一定差距。为了迅速追回错失的时间,广汽一边整合X-lab员工划转至广汽研究院内的智驾技术部,一边迅速与Momenta携手,推出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SUV——传祺向往S7。官方数据显示:S7发布12小时内大定数量突破了1万台。对于广汽而言,这是一场重要的胜利,赋予了传祺这个油车更新的品牌内涵。一个南派务实造车派重新焕发技术光彩,追回比分。
▲传祺向往S7
二、华为和Momenta 一道题的两种解法
智驾这场技术较量中,一个靠谱的技术合作伙伴显得尤为非常重要。放眼当下,华为、Momenta显然是最安全的牌。对于一个残酷的汽车市场来说,再没有比“安全”,比“留在牌桌”更重要了。
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 2023年1月到2024年10月,车企由第三方供应的城市NOA方案,Momenta + 华为占据将近90%的份额,其中Momenta占60.1%、华为HI模式占29.8%,其他企业总共占比约 10%。格局已逐渐清晰,自研、华为模式、Momenta共研,三足鼎立,构成2025年智能驾驶的棋局。
华为,以一己之力重塑了智驾的格局,与此同时,也是车企们又爱又怕的合作伙伴。目前,华为跟车企的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方式:鸿蒙智行、HI模式和零部件模式,前面两种模式都涉及到智驾系统的合作。今年以来,华为车企朋友圈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各种模式的合作都有了新突破。车企选择华为合作的原因也比较简单,一方面,华为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可以在技术上赋能车企,直接提供整套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华为的品牌力也能给车企带来营销上的助力。
▲华为与车企的三种主要合作模式
以Momenta为代表的合作模式则是另外一种思路,这一模式的想象空间也更大一些。
与华为不同,Momenta的策略简单且直接,专注于软件方案。这样使得在落地的过程中,Momenta可以做到不挑芯片和硬件配置。简单来说,无论车企采用了哪家的计算芯片和操作系统,Momenta都能快速落地。更符合车企灵活的产品定义,能够依照车型定位突出特定长板或做到综合性能无短板。
聚焦软件方案的直接体现,就是Momenta在软件算法上已建立起了深厚的护城河,目前Momenta已经迭代到了智驾大模型5.0——能够实现无图NOA和一段式端到端,做到“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开”。
▲Momenta智驾大模型5.0
在Momenta的合作名单当中,既有本土车企的阵营,也有国际大厂的身影。本土车企中,上汽智己是最早跟Momenta建立合作的品牌;近段时间广汽和奇瑞接连都选择了Momenta的智驾方案。国际大厂中,广汽丰田直接将Momenta的方案作为卖点放到了新车发布会上,奔驰、本田、日产等品牌也都向Momenta伸出了橄榄枝。
▲日产与Momenta合作
据Momenta官方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Momenta已经和全球超过15家车企或Tier 1建立了合作,定点车型已经超过了140多款。这保证Momenta积累了足够多的智驾样本,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合适、最安全的技术产品,更快的落地方式。据了解,只需要3-6个月,Momenta就能在新车型上完成智驾方案的适配。
三、智驾行业加速洗牌 战局初步明朗
智能驾驶走进大众生活中的时间并不算长,其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也就是最近十年。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路径,行业内的人员一直处在边摸索边前进的处境中。
在推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比拼技术先进性、系统稳定性、整体方案可行性等一系列的指标,车企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领先。
目前来说,华为、Momenta已经卡位第一梯队,整个行业的二八效应也越来越明显。Momenta CEO曹旭东曾预测:2026 年,智驾将分出胜负,未来智驾企业只剩下 3 家。
而在接下来的赛程当中,数据、算力、量产经验都是一项项的真刀真枪的较量,竞争的残酷之初在于先发者,往往更容易聚拢资源、信息、人才;竞争的公平之处,又在于只要技术足够创新,就能重开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