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过去十年已累计投资500亿人民币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山山
编辑 | Juice

车东西5月6日消息,博世集团的销售额已达882亿欧元(约合6716亿人民币),较上一年的787亿欧元(约合5993亿人民币)增长了12%,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9.4%,已超预期的业绩目标。

本次博世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营收幅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再从博世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工业技术业务以及消费品业务,这四大细分业务来看,其营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就连环境背景不好的消费品业务,其营收也增加了1.5%。

另外,在2023年博世不仅会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而且还会进一步实现中国本土化,并同时为四大业务制定相应的目标以及策略。

一、尽管亚太地区的营收不如美洲 但博世依旧布局中国市场

2022年博世在各地的销售额均取得显著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地区是美洲。博世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25.7%,达到144亿欧元(约合1096亿人民币),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12.3%。在南美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8亿欧元(约合137亿人民币),增幅为26.0%,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16.7%。

另外,博世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3%,达443亿欧元(约合3373亿人民币),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9.8%。亚太市场(包括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12.8%,达到277亿欧元(约合2109亿人民币),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7.1%。

尽管博世在亚太地区销售额的增长率不如美洲地区的多,但是博世还会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进一步实现中国本土化。

虽然2022年的疫情、供应链短缺和宏观经济都为博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博世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仍取得同比近3%的增长,达到1321亿人民币。

其中,得益于汽车市场需求的复苏,以及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全面能力,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在华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人民币。

本土化战略为博世在中国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博世在中国拥有34家生产基地和26个技术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8000名,其中近10000人是研发人员。在过去的十年间,博世在中国销售额实现复合增长12%。

博世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过去十年已累计投资500亿人民币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说道:“中国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移动出行、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等众多领域充满潜力和机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增强本土生产和研发能力,是博世在华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把握本土市场机遇,博世持续在华投入,过去十年间累计投资500亿人民币。2022年博世在中国研发费用达100亿人民币。

二、2022年已打下基础 逐步实现息税前利润率不低于7%的目标

通过上述信息了解到,尽管博世面临市场中的各种挑战,但它也以优异的表现为博世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世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过去十年已累计投资500亿人民币

▲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

同时,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也表示:“面对各种挑战,2022年我们仍然取得了稳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已为博世在未来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博世集团去年投入了逾120亿欧元(约合914亿人民币)支持未来发展,其中研发支出增加至72亿欧元(约合548亿人民币),占销售额的8.2%;资本支出增加了10亿欧元(约合76亿人民币),达到49亿欧元(约合373亿人民币)。股东权益比率略微上升至46.6%。

另外,除前期投资外,博世还投入一定资金以确保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仍能保持出色的交付能力,这导致去年的自由现金流为负40亿欧元(约合305亿人民币)。

正如Markus Forschner博士所说:“即使博世集团资金充足且财务状况稳健,也必须谨慎地在投资支出与成本控制之间保持平衡。”

尽管受到疫情后的持续影响,博世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仍增长了3.5%,而北美市场表现尤为出色,实现了18%的两位数增长。欧洲市场也取得7.7%的不错增长。

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表示:“从今年前几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2023年仍将充满挑战”。他预计原材料和能源市场的价格,以及通货膨胀仍将处于高位。

而博世集团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的增长仅为1.7%,同比大幅下降。尽管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博世集团仍将2023年的销售额目标定为实现6%至9%增长,息税前利润率达到约5%。

但Markus Forschner博士表示:“博世制定了颇具雄心的发展规划。2023年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息税前利润率,以逐步实现未来不低于7%的长期目标。”

三、针对四大不同业务特点 分别制定业务目标与策略

在博世集团的业务中共有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工业技术业务、消费品业务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这四大业务。

博世持续布局中国市场,过去十年已累计投资500亿人民币

▲博世2022财年各大业务数据

这四大业务在2022年的营收分别有所增长。其最大的业务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实现了销售额大幅增长,达到526亿欧元(约合4005亿人民币),增幅16%(调整汇率影响后为12.1%),其利润率好于预期,从0.7%上升至3.4%。

目前,博世集团正在重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其目的是未来能够提供全栈式定制解决方案,更好且更迅速地满足现有和全新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拥有约23万名员工,遍布全球66个国家的300多个办公地点。重组后,该业务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继续从属于博世集团;同时成立业务董事会,自主负责业务经营。

在组织架构上,部分事业部的业务范围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有所调整,所有事业部还将被赋予横向、跨部门的职责。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表示,全新重组后的智能交通业务目标平均每年增长约6%,到2029年销售额超过800亿欧元(约合6092亿人民币)。未来增长的主要支柱将是汽车软件,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增长两倍。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为客户提供操作系统软件,以及面向软件定义汽车的特定域的应用。

此外,博世还在大力拓展汽车电子业务。为了满足市场对碳化硅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博世计划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TSI半导体的部分业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博世将对其位于美国加州Roseville的工厂投资超过14亿欧元(约合107亿人民币),进行生产设施改造。从2026年开始,首批基于8英寸碳化硅晶圆片的芯片将在该厂投入生产。

博世的第二个业务工厂技术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机械市场需求,让其在2022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3.9%(调整汇率影响后为11.0%),达到69亿欧元(约合525亿人民币),息税前利润率增至9.8%。

而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指出:“在工业技术领域,博世2028年的销售额目标为100亿欧元(约合761亿人民币),这对于我们成为该领域的引领者非常重要”。

他补充表示,近期收购的海德福斯及其2100名员工将是一项关键的举措。“通过收购这家美国公司,我们的紧凑型液压系统销售额增长了两倍,而且海德福斯的经销商网络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美国市场”。

另外,博世力士乐还在进军新领域——行走机械电气化。最近推出的eLion系列全方位的产品组合,已收到来自非道路车辆制造商的大量订单,而拖拉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挖掘机的电气化正是该行业期待已久的变革。

博世的消费品业务尽管在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需求骤降的大环境下,但其在2022年的销售额仍增长了1.5%(调整汇率影响后为1.6%),达到213亿欧元(约合1622亿人民币)。

当然,博世除了为工业技术业务定制了目标,它还为消费品业务定制了目标。例如,博世电动工具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销售额增长超过一倍,突破100亿欧元(约合761亿人民币)大关。

博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事业部去年就在扩大配件业务等项目,并投资了近3亿欧元(约合23亿人民币)。今年还计划进行上亿规模的投资,重点投入于北美市场,该市场占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40%以上。

博世的第四个业务能源与建筑技术在2022年也实现了17.4%的大幅增长,达到70亿欧元(约合533亿人民币),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15.9%。

史蒂凡·哈通博士认为,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为该业务带来了额外的增长潜力。他指出:“即使在该业务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出色的表现,但增长并不仅限于此。在供暖系统向电气化转型的趋势下,我们的热泵需求量非常大。”

该业务与与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一样,正成为推动博世高于平均水平增长的重要动力。博世正在拓展热泵的产能,到2030年将在欧洲的投资总计超过10亿欧元(约合761人民币)。继年初德国阿尔伯斯豪森工厂开启量产后,博世集团近期宣布将在波兰的多布罗米尔兹建造另一家工厂。

为了使得供暖系统的翻新改造对于家庭用户更经济可负担,博世还推出了混合供暖系统,将现有的燃气锅炉与较小的热泵结合使用后,就不需要进行全面翻新。

与仅使用热泵的解决方案相比,混合供暖系统可将改造成本降低30%。博世预计,2023年欧洲热泵市场将增长20%,而博世相关销售额有望增长40%以上。这种高速增长有望持续到2025年。

此外,博世集团也从商业建筑能源效率以及成本效益提升的需求中收益。例如,博世于近期成功收购Hörburger AG,并将楼宇自动化纳入产品组合。

结语:不安于现状 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力

从博世2022年的营收能够看出无论是在哪一业务都较2021年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尽管如此博世也依然对每一业务进行持续发力。

博世为了不断达到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无论是重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进行大规模投资还是收购公司,都是为了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