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国仁
编辑 | Juice
日前,黑芝麻智能正式发布了行业内首个跨域计算平台武当,并推出武当系列的首款产品——C1200。
据了解,C1200预计在今年内提供样片,该产品具有两大先进性,一是采用了7nm的先进制程,比往代芯片面积、功耗更小,但性能、密度更优;二是对电子电气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支持多样化算力类型,满足了不同域的算力需求,覆盖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关等不同领域。
会后,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产品副总裁丁丁、高级市场总监徐晓煜接受了车东西等媒体采访,就C1200的后续发展和企业战略进行了交流。
1、年出货量几十万,A2000正在研发,与英伟达互为AB点。
关于出货量问题,杨宇欣表示,按照公司内部目标,今年大概会有几十万的出货量。
当记者问及英伟达的Orin自动驾驶芯片是否会对黑芝麻产生影响时,杨宇欣表示,英伟达的方案和黑芝麻的方案可能互为AB点,由于黑芝麻的芯片成本比较低,因此英伟达推出的自动驾驶芯片并不会对黑芝麻产生很大的冲击。
目前看来,几十Tops算力区间会是未来的主流市场,车厂正在回归理性寻找最优方案来实现标配L2+的目标,而英伟达的方案只是其中一个选择,黑芝麻的方案则是另一个国产芯片的选择。
对于车厂来讲,A、B点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基本上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A点或者B点而对你的质量、成熟性降低要求。所以当达到相同标准的时候,商务条件、客户配合程度和商务模式的灵活程度可能是大家在A、B点去争取份额的一个关键,而黑芝麻对此很有信心,因为黑芝麻今年的方案性价比很高,符合车厂的主流观点。
另外,A系列产品还在不断演进,下一代产品A2000也在按部就班的研发过程中。由于公司产品路线图做了一些调整,C1200这个产品之前并没有规划,这其实是一个新规划的产品,之前还是相对比较保密。
而C1200也并不是所谓主打舱驾一体,跨域其实是给客户更多选择,舱驾是能够覆盖的场景之一,更多的场景则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去做。A2000和C1200其实是在同时推进,只是根据研发进度来决定先推出哪一个。
作为创业公司,黑芝麻首先要集中在优势大、能突破的产品上,比如自动驾驶,因为全球所有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的节奏差不多,市场节奏比较符合作为创业公司需要跟进的一个点,等到了合适的点再去扩充新的产品线。
关于未来发展方向,公司内部正在不断探讨,而现在则专心把自动驾驶华山系列做好,然后再拓展武当系列,把已经做出的产品做好。而C1200芯片会在年内提供给客户,现在的市场份额可能很难去预测,需要等产品更成熟一点、客户的项目更明确一点才比较好容易预测。
2、武当C1200不止节流,更是开源。
比起传统方案,武当C1200给客户带来的价值维度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主芯片的替代,C1200可以把原来用于座舱、智驾的几个主芯片进行替代,二是域融合之后整个BOM上的节省,包括电源、内存、结构件等等,而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各自在成本上节省几百美元。
不过,徐晓煜表示,C1200给车企带来的不只是节流,更多的还有开源,目前一些比较领先的车厂在软件方面已经在逻辑上实现了中央逻辑架构,虽然物理上是分开的,但在软件上的推动上是非常快的。如果采用C1200的方案,在实现了架构的融合之后,代表车厂便能够把它软件上的能力更快的算出来,把价值带给消费者,从而也能够给车厂带来很高的收益。
另外,杨宇欣表示,团队一直在优化A1000,已经解决了技术、功能上的问题,包括软件模块化和中间件的推出,所以在整个NOA域控的方案上,边际成本下降了不少,加上今年芯片上游的供应紧张得到了缓解,所以很多成本也会下降。
无论是A1000还是C1200,黑芝麻对客户成本的优化空间包括两个维度。一是量变式,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芯片,A1000会不断去做量变级的成本优化,随着系统的成熟,前期很多开发成本会摊薄,成本便会下降。C1200则是在质变上做到成本降低,量变式的降低只能通过压缩周边的软硬件去降低成本,要做到更多数量级变化需要从整个系统层面去做创新,包括跨域、多域架构的创新,系统地降低更大成本。
3、有规划、有团队、有创新、有市场认知,更懂汽车功能实现。
关于Know-How的问题,杨宇欣表示,只有做到更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做到融合汽车和芯片,既要懂汽车,也要懂芯片,最后才能将芯片功能更好地在汽车上实现。比如说A1000,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单芯片支持行泊一体的,因为团队在设计芯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的搭配了CPU、GPU、NPU、DSP、ISP等不同的计算模块,才能让这个单芯片能够更好的支持行泊一体。
另外,团队考虑到未来芯片处理的功能不是简单的的算法,比如处理的传感器不仅仅是视觉传感器,还包括很多其他的传感器,不仅仅是前项功能,还需要支持一个更完整的功能,这个时候CPU的算力就变得更加的宝贵。
那又如何降低CPU的要求呢?杨宇欣表示,团队在芯片里边放了多个DSP,可以帮助CPU释放很多结构化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放出更多CPU资源去跑操作系统和应用。既懂芯片又懂汽车就要求对汽车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黑芝麻的汽车团队和芯片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基本都有20年以上的经验,在国内几乎是唯一的组合,能够比较好融合汽车和芯片两个团队的特点向一个目标前进。
在技术快速演进的智能汽车行业里面,任何一个公司发展的瓶颈都是创新能力,公司发展并不是把别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要持续创新,跟进市场的节奏。公司从域控架构开始往中央计算走,要迭代很多代产品进入成熟期,这对每个公司都是考验。发布C1200,跳出原有的框架,是团队经过思考以后,深度发掘市场的需要最终得出的结果。
4、ChatGPT很火,但是在汽车芯片上实现几乎不可能。
针对ChatGPT在汽车芯片应用的情况,徐晓煜表示,目前几乎很难实现。
ChatGPT是一个大模型,从规模上说,大模型需要的算力、功耗等都是在车端布置,但这是不现实的。另外,大模型强调的是一个通用模型,而车端要求的是更高精度的感知,所以要做模型一般就需要专门在这块领域来弄。
不过,在ChatGPT出来之前,很多人认为这一轮AI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到头了,但ChatGPT出来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一轮AI技术产业化的爆发才刚刚开始,后续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给黑芝麻以及同行带来的启示是:自动驾驶一定会实现,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走市场化需求之路,黑芝麻智能更懂汽车智能化
目前,黑芝麻智能推出驾舱一体的C1200芯片,不但芯片面积、功耗更小,性能、密度更优,而且还支持多样化算力类型,满足了不同域的算力需求,而这恰恰符合当下车企和消费者的需求。
黑芝麻智能一方面在成本上进行大幅降低,同时在技术层面不断优化和改进,基于明确的产品定位不断打造专属品牌,或许将走出一条既懂汽车、更懂芯片的智能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