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地途

编辑 |  Juice

富士康母公司再次亮相三款车!名字暗杠特斯拉

今天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母公司)举办了2022鸿海科技日(HHTD22),并发布了两款自主研发的电动车:跨界旅行车MODEL B和电动皮卡车MODEL V,还正式展示了纯电动中型SUV MODEL C量产款,预计MODEL C将在明年交付。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从左到右依次是:MODEL C、MODEL B、MODEL V

据了解,MODEL C的原型车早在去年就已经亮相过了。而量产版MODEL C 3.8s的零百加速耗时,以及近700km(官方未说明何种标准)的续航对很多同类车型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虽然鸿海并未透露太多关于概念跨界旅行电车MODEL B和电动皮卡车MODEL V的相关参数,仅仅透露MODEL B支持自动驾驶(推测为L2级),MODEL V续航400km(官方未说明何种标准),30分钟可以从20%充到80%。但这些信息依旧让人对鸿海造车的信心大增。

在展示新车的同时,鸿海科技还展示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展示了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态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零组件,并表示,未来十年将在电动车领域继续推行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届的科技日上,鸿海都展示了自家与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2020年10月的第一届的科技日上,鸿海发布了MIH开放平台,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个开放的技术标准跟供应链。在2021年10月的第二届科技日,鸿海推出了三款电动车:MODEL C、MODEL E和MODEL T。

而在本届的科技日上,从新发的产品和公布的理念来看,鸿海还将继续深入电动汽车领域,在做好自身产品的同时,做好CDMS(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在电动汽车界扮演好“主理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角色。

一、量产车明年交付 原型车支持自动驾驶

有意思的是,今年鸿海科技日依惯例选在郭台铭的生日当天举行。

科技日开幕式上,鸿海科技董事长刘扬伟亲自驾驶量产款中型SUV MODEL C登场,介绍本次亮相的电动车、关键零组件以及鸿海研究院等展出重点,为活动揭开序幕。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鸿海科技董事长刘扬伟

中型SUV MODEL C作为MIH开放平台打造的首款电动车,由去年的原型车直接迈向今年的量产版,展现了鸿海的造车能力。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中型SUV MODEL C

据介绍,MODEL C零百加速需3.8s,续航近700km(官方未说明何种标准),风阻系数为0.28,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交付给中国台湾地区的客户。

而之前发布MODEL C原型车时,鸿海方面还曾透露过该车车长4.46米,轴距2.86米。动力方面,Model C原型车将搭载最大功率300kW(约合407马力),最大扭矩700N·m的电机,并采用四驱的驱动形式。

甚至当时鸿海方面还透露,该车的售价将低于1000万新台币(约合23万元人民币),并将提供7座车型。

本次发布会上的MODEL B也很值得关注,鸿海科技创始人郭台铭亲自驾驶MODEL B进场。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鸿海科技创始人郭台铭

据介绍,跨界旅行原型车MODEL B将会和MODEL C在同一平台打造,或将会共用大部分的零部件,彼此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

MODEL B车长4300mm,轴距为2800mm,续航450km(官方未说明何种标准),风阻系数为0.26。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跨界旅行车MODEL B

智能化方面,MODEL B的座舱搭载15.6寸的车机大屏,还装配了一个小仪表盘,二排空间宽阔。MODEL B的车机系统还支持OTA升级,支持自动驾驶模式(推测为L2级)。

而且这款车还支持UWB数位钥匙,用户可以免钥匙进入车内,支持车外迎宾,在车主靠近时,车辆可以自动弹开车门。

安全防护方面,MODEL B拥有专属车身结构、配备了多层防护的电池包。主动安全方面,MODEL B驾驶侦测系统可以及时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如果检测到驾驶员如果不小心入睡,车辆可以自动减速,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在发言环节,郭台铭表示,未来鸿海一定会重新定义电动车产业,提供驾驶者安全又舒适的交通移动工具。

此外,鸿海科技的第一台电动皮卡MODEL V也在今天的科技日上亮相了,该车是由鸿海科技和MIH联盟伙伴共同研制。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电动皮卡MODEL V

续航方面,MODEL V续航400km(官方未说明何种标准),30分钟可以从20%充到80%。

智能化方面,MODEL V装配了电动尾门,皮卡货斗还装了插座,满足户外用电需求。车头还装配了超声波雷达,再加上环绕车身的传感器搭配电子后视镜及车机屏幕,有效提升行车安全,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台中小型商用车,两厢式5人座的MODEL V在性能方面也表现不错,载重能力可达11T,拖曳能力3T。因此,MODEL V可以满足其他多种使用场景。

二、提升自研能力 布局上下游

为了更好的自产车辆或者为其他车企代工,鸿海也做了很多零部件方面的研究布局。

在关键零组件方面,今年科技日上,鸿海还秀出了自研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较于传统的12V电机,该系统不仅升级至48V电机,体积同时缩小20%,且搭配ASIL D车辆安全完整性最高等级的控制器,展现鸿海在电机、车用ECU、滚珠螺杆、机构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此外,现场还同步展示了具备安全、耐温特性的乘用车固态电池,包含了无负极设计、能承受更高工作电压的材料、以及特殊堆叠封装等先进技术。

在零组件展区,鸿海还展示了兼具多种散热底板结构,能满足电动车各类电力效能需求的碳化硅功率模块;以及电动车载充电器、充电桩、直流转交流电逆变器、直流转换器等应用组件;还有1200V SiC MOSFET制程,展现了鸿海在电动车上下游的布局。

在科技日上,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也表示:“我们过去造PC、造手机,未来我们要造EV。在EV产业上,我们会坚守我们CDMS,也就是委托设计制造服务的初衷,不会改变。未来10年,鸿海会在电动车产业上,重新定义车用领域的CDMS,持续推动垂直整合的科技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提供车厂所需要的各项高科技服务与垂直整合和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让车厂变得更具竞争力。”

三、2020年计划造车 与多国企业合作

其实,早在2020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就传出要造车的消息了。2020年1月,彭博社报道,鸿海计划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英文简称FCA)组建合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彭博社报道截图

据鸿海在交易所的备案文件显示,鸿海及其子公司鸿腾国际将持有该合资公司50%的股份,剩下的股份则由FCA持有。当时,FCA方面则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2021年的鸿海科技日上,鸿海更是直接发布了中型SUV MODEL C(概念版)、中大型轿车MODEL E和大巴车MODEL T三款纯电车型。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鸿海科技创始人郭台铭与MODEL E

当时,鸿海还正式对外发布了旗下的纯电汽车品牌Foxtron,该品牌是由鸿海科技集团和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创立。

而裕隆汽车正是纳智捷汽车的母公司,两家公司于2020年2月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其中鸿海集团占股51%,裕隆汽车占股49%。

这次发布的三款车型的车标均使用了两家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的英文名称——FOXTRON。

从车型命名上来看,这三款车均使用了MODEL前缀加字母的命名方式,无疑让人们联想到特斯拉的一众车型。

从车型名称后缀字母来看,MODEL C似乎对应着奔驰的EQC车型,同属中型SUV车型,而MODEL E似乎对应着奔驰EQE级轿车,同属中大型行政轿车。

而后鸿海继续加快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根据近期披露的金额,保守估计鸿海今年已经在收购和合作方面支出了7.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

今年5月,有外媒报道称,富士康以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收购了美国汽车创企Lordstown的汽车工厂,并与其合作造电动卡车。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Endurance皮卡车

据了解,本次交易后,富士康还将花费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和Lordstown在MIH平台上合作,之后还将与另一家电动汽车创企Fisker合作造新电动汽车。

富士康的车真要来了!首款车售价或低于23万,明年交付

Fisker PEAR

这样来看,如果发展顺利的话,富士康即使不为苹果代工汽车,单打独斗也是可以在美国市场干出一番事业的。

而从今天鸿海展示的车型来看,鸿海是计划两条线并行了,既要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生产多种电动车型,还要为其他客户代工。

结语:鸿海集团加速发展电动汽车

在今天的科技日上,鸿海科技集团在展示三款新车时,也显露出自身远大的规划。从车型上来看,鸿海科技不仅仅对普通的电动轿车感兴趣,而且还要进军电动皮卡。

此外,这三款车也显示了鸿海科技集团对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未来鸿海科技也不满于为自己造车,还会为其他的品牌造车,与MIH联盟伙伴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加速自身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