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 Bear
10月25日,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在浙江德清正式召开。大会邀请到了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等12位政界、学界以及出行领域相关企业的大咖出席,共同探讨未来出行产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即将到来的机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大会上指出,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拐点,随着交通拥堵成为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顽疾、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城镇化的加速与消费升级,人们对于共享出行的需求已经来到了爆发的节点,而这种种因素将会对汽车产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出行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出行应运而生,丰田、宝马等汽车产业纷纷布局出行行业,宣称要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公司。国内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出行服务行业也已成为发展的热点,2018年,仅滴滴出行一家公司就为全国400多个城市提供了100多亿次出行服务,并且这一数据每年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当共享出行成为新的市场风口,ICT公司与汽车产业纷纷投入其中,此前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电动汽车等技术也将成为共享出行产业持续发展的养分。
在大会同期,车东西还对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连庆锋、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腾讯副总裁钟翔平以及华为ICT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进行了专访。
结合大会主论坛嘉宾的观点以及受访嘉宾的视角,车东西得以了解当前政府、学界、研究机构以及业内公司对出行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面对出行产业变革极具价值的思考。
以下是车东西带来的本次大会的一手现场报道:
一、政府视角:2035年将要建成“123”出行交通圈
主题演讲伊始,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从宏观的层面论述了当下出行产业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政府所采取的调控措施。
当下,堵车、事故、噪音、污染等交通方面所浮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为解决这一痛点,政府开始着力推动新出行产业发展,主要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公共交通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推广三大方面。
徐亚华表示,随着人们出行需求日益旺盛,未解决社会交通运力的问题,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动公共交通建设。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将要建成“123”出行交通圈,即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目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
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正在推动五大交通系统的建设:
1、以高铁、航空等的运输方式为主,提升这些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与服务效率,打造立体跨区域的区级出行服务。
2、重点提高城市群内轨道交通的通行水平,推广城际公交运营模式,提升城市群通行效率。
3、打造便捷城市出行服务系统,主推城市公共交通,改善低速交通体系。
4、将城乡出行服务系统朝着公交化的方向改造,鼓励预约定制类型的客运服务。
5、打造一体化旅客联运式服务系统,发展航空-高铁、航空-巴士、海空联运等发模式,整合运输资源,让旅客能够一站购票通行。
他表示,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的部署力度,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应当首先着眼于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解决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问题;其次,新能源汽车应当同时坚持纯电动、插混、燃料电池等方案同时试点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应用不同方案;最后,也应当围绕新能源汽车建立成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车辆通行管控、鼓励购买以及动力电池回收等方面。
吴卫则指出,国家发改委从2017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提出要构建六大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生态体系、路网设施体系、标准法规体系、产品监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目前,这一战略还在修改完善之中,预计今年年内就会印发。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
除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制定,他个人也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
1、智能汽车是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升级,需要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对企业本身的简单改造,这样的新型市场主体要能够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要能够跨界整合资源;要拥有先进的商业模式。
2、企业除了要拥有独立创新的能力,也要能够突破传统格局,联合作战。
3、中国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中没有足够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国外经验”,中国企业要勇于实践,敢于创造。
4、产业内部要形成好的氛围,不要被虚假的风口迷惑了视线。
5、政府的合力、协同以及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对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也是中国模式的优势,需要继续发扬。
从两位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的角度来看,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新出行产业发展,聚焦的领域集中在公共交通建设、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方面。
二、学界视角:人工智能在未来出行产业中拥有四大应用方向
有政府部门领导提出宏观视角与调控方向,自然也有学界大咖提出前沿技术在未来出行产业的应用。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在未来出行产业的四个层面发挥作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导航、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交通调度。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
1、在导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基于实时大数据的交通路径优化,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地图App中普遍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应用将会进一步智能化。
2、在智能驾驶方面,从出行载具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能够赋能车内的人机交互体验。
3、在车路协同方面,面向智能公路或是混合交通模式的车路协同技术,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必不可少。
4、在交通调度方面,无论是基于广域网还是局域网的交通调度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能够基于交通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管理的参考模型。这样的数据分析既能够服务于交通出行本身,也能够服务于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
因此,朱世强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出行中的应用是多层面、多形式的。
不过,人工智能也并不是唯一在未来出行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朱世强还强调了另外三大在未来出行产业中非常重要的支撑技术。
第一项是高性能的感知技术,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既要对外部环境有精准的、丰富的感知,也要对车内的系统有精准丰富的感知,与此同时还要做到全方位与低成本。
第二项是大宽带、低时延的(5G)通信技术,这项技术将在车联网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项是高性能、低功耗、运算效率高的大数据计算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时处理车辆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并作出决策判断。
朱世强表示,这三项技术也是目前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正在布局的技术体系。基于对未来出行产业需求的研判,之江实验室已经在研发人工智能的开源开放平台、毫米波雷达芯片、高速通信芯片、类脑计算芯片、低空智能载人飞行器等产品与技术。
三、产业视角:未来出行风口在何处?九位大咖分享干货
在政界与学界之外,本次大会也还有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欧了出行董事长张文辉,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等9位来自产业内部的大咖出席,9位大咖分享了汽车产业、互联网公司以及相关产业对未来出行产业的风口与对应难点的思考。车东西对9位嘉宾的演讲干货进行了梳理:
1、蔚来创始人李斌: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全球化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
李斌认为在未来的出行服务中,整个出行产业将会诞生两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来自于自动驾驶的数据运营。他认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将会存在一个本地化的车路协同数据运营商。
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还停留在单车智能阶段,看似依靠一辆车上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结合车辆的决策模块与控制模块就能控制车辆实现自动驾驶。但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模式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与之相对的,结合车路协同技术的自动驾驶反而更有希望在短期内落地。
而汽车车路协同对环境数据、应用场景的依赖就很类似于现在手机对于通信运营商的依赖。简单来说,在未来的出行服务中,很可能会诞生一个数据运营商的角色,没有数据运营商所提供的数据,汽车的车路协同功能就难以使用当地的道路数据,也就无法实现车路协同功能。
因此,本地化的车路协同数据运营商将有可能成为出行产业的一个风口行业。
第二个机遇,则在于汽车产业的全球化。
李斌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中国的汽车产量占据了全球汽车产量的28%。
整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汽车供应链也在快速成熟,本土的供应商水平逐渐提升,全球顶尖供应商在中国落地生产,中国已经形成了汽车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李斌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向全球市场进发,这将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全新的增长机会。
2、长城汽车党委书记张文辉:汽车后服务市场份额将增长6倍,出行市场迈向2.0时代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欧了出行董事长张文辉
张文辉指出,当前汽车市场接近饱和,随着汽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汽车后服务市场份额将会在2025年增长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市场的60%,对比现在增长6倍。目前,车企与供应商靠着卖车、销售零部件赚钱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
其中,汽车后服务市场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出行产业,长城汽车围绕出行服务也进行了布局,欧了出行就是长城汽车入局出行服务产业的拳头产品。
张文辉认为,出行产业已经从单纯烧钱、拼规模、拼价格的1.0时代,迈向了拼质量、拼效率、拼服务的2.0时代,出行不再意味着单纯的A-B的位移,更重要的是在出行服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欧了出行即是基于这一思路打造的产品,其采用B2C的运营模式,通过自有司机、自有车辆、自有技术、自有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约车服务,并将在后续打通用户生活、工作、娱乐的各个场景。在此之后,欧了出行还会与整车厂在金融、保险、二手车领域形成高效协同,打造完整的出行生态。
3、腾讯副总裁钟翔平:出行产业三大变革与腾讯的破局法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认为随着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走向交汇,原本由汽车产业衍生出的出行服务正在发生三个维度的变化。
从用户层面来看,汽车产业所面对的核心消费群体正在从70后向80后、90后转变,而这两代人接触互联网的程度非常深,90后几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因此他们的身上天生有着互联网时代的特质,那就是全程在线,担心与信息社会脱轨。
这样的特质也会反应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因此,腾讯正在与车企探索,希望为用户提供出行场景下的生态车联网。这样的车联网不再是单一的联网与少量的应用,而是去构建以人为中心,全时在线的车联网服务,不光是车内,也包括上车前与下车后的场景。
从车企层面来看,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变化,车企也在发生转变,从早期的汽车云、智能网联、智慧4S店等单点智能化需求,转向生产制造、售后数据管理、用户服务等汽车生命周期的全流程。
钟翔平表示,基于这一层面的变化,腾讯将车联网、地图平台、位置服务、汽车云、自动驾驶等业务进行了聚合,开始向合作伙伴提供闭环式的智能化服务。在这样的战略下,腾讯与车企搭建了开放的合作平台,联合了3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了包括音乐、电台、停车、加油、支付等一系列场景下的用车服务。
而在出行行业层面,整车厂、车联网生态服务方、Tier1、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平台、公交交通基础设施等多方力量正在不断成熟。
出行产业需求的边界不断延伸,腾讯在智慧出行布局方面的架构也在延伸,围绕基础框架“四横两纵一中台”,腾讯在智慧出行领域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最终的目标是服务好整个出行行业。
4、滴滴出行副总裁刘海江:AI能力将从三层赋能智慧交通体系
▲滴滴出行副总裁、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刘海江
刘海江从滴滴科技公司的立场出发,介绍了AI对于智慧交通体系的三层赋能作用。
AI赋能智慧交通体系的最底层是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赋能,刘海江指出,他们发现滴滴所采集的交通大数据与AI能力相叠加(如根据道路车流情况优化路口红绿灯)能够为整座城市的交通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目前,滴滴正在与全国20座城市展开合作,优化了超过2000个红绿灯,并且优化过的区域,人们的出行时间平均缩短了10%-20%。
中间层则是交通工具本身在AI赋能下发生的变革,滴滴希望通过提升交通工具本身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出行服务运营效率。
最顶层则是智慧共享出行,随着AI开始渗透交通基础设施与车辆本身,人与车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更多人会愿意选择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出行服务。
会上,刘海江还介绍了滴滴对于未来交通工具形态的思考。
首先,滴滴认为未来将会诞生专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的定制化汽车,并且滴滴已经在携手汽车产业的合作伙伴,对这类汽车进行设计与开发工作,内部代号为“D1”。同时,滴滴也会以开放的姿态合作更多汽车产业内的公司,推广共享汽车行业标准。
其次,滴滴也十分重视行驶过程中的用户体验,例如用小尺寸大空间来满足环保和乘客空间的需求;对司乘座椅进行定制化设计,缓解司机长时间驾驶的疲劳,也能满足乘客短途乘坐的舒适性;为乘客提供更多车内娱乐功能选择。
再次,滴滴认为共享汽车的运营效率也十分关键,滴滴在这方面的核心思路是从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出发降低“里程成本”,在工程设计环节,滴滴就会从运营角度出发,降低后续的运维成本,使得车辆每公里花费更少。对于电动网约车,滴滴还会和合作伙伴一同对车辆的三电系统进行联合研发,降低电动汽车在真实工况下的能耗表现。
最后,滴滴还将结合车联网技术与AI能力,打造智能车队管理系统,为汽车运营商在资产管理、车队运营以及未来的增值服务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将车辆生命周期运营需要的资源平台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
5、华为公司ICT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华为的三大车路协同落地方案
▲华为公司ICT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
在车路协同落地话题火热的当下,华为作为该领域的重要玩家,也提出了自身的落地方案。
蒋旺成在大会主论坛上提到,车路协同的四大基础关键要素——标准、芯片模组、车端OBU、路侧RSU目前已经确定,可以说距离落地已经非常近了。
但他也指出,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目前业内还没有探讨出成熟的逻辑,华为在车路协同的商用落地上做了一些初期的尝试。
第一个尝试是利用路侧的感知设备,对车辆的速度、形状、车牌、车况进行协同感知,这类项目目前是在无锡车路协同先导区和交警部门合作,虽然有一些技术可用,但这一技术需要借助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因此成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另一个尝试,则是使用车路协同功能实现公交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目前,华为正在与博世、奥迪等公司合作这一项目。司机可以做到“footfree”,通过车路协同技术构建起来的智慧交通体系能够帮助车辆判断行人、红绿灯等信息,从而控制车辆的刹车与油门,但是司机仍然需要手动控制反向盘。
由于只是后装项目,改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可以商业运营的水平,因此车路协同在公交辅助驾驶方面的应用目前已经在无锡尝试落地。
最后,华为还在北京延崇高速布局了高速场景下的车路协同应用,主要是通过车路协同技术来避免高速场景下“二次事故”的发生,最快可以在2022年年冬奥会之前完成落地。
6、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连庆锋: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2.0阶段 蛋糕做大是关键
▲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连庆锋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三连跌的大环境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信心开始下降,连庆锋认为:“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环境。”
一方面,要保持战略自信,相信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大势,这是整个汽车产业对于未来方向的把握和判断。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确实存在三大矛盾:
(1)补贴退坡与成本优化下降之间的矛盾,2019年的补贴大幅下降,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本下降的速度跟不上补贴退坡的速度,车企开始承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带来的成本压力。从当前成本下降的速度来看,要到2023-2025年,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才能真正缓解。
(2)产业发展短板与消费者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消费升级让消费者越发倾向驾驶体验更佳的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的里程问题、电池寿命安全问题都无法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3)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大量玩家入局,迅速从蓝海市场转化为红海市场。但红利期终将结束,新能源供给侧的增长速度已经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已经无法容下如此多的玩家。
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进入2.0时代,淘汰赛阶段到来,未来是美好的,但只有活下来才能赢得巨大的蛋糕。
连庆锋认为,活下来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跳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去看这个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回归到跟燃油车直面竞争的角度来思考整个市场的破局之道,才能够把蛋糕做大,让整个行业再次迎来增长高峰。
7、T3出行公司CEO崔大勇:车联网将重构移动出行产业
▲T3出行公司CEO崔大勇
崔大勇预计,明年车联网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25年,车联网在车端的渗透率将会超过80%,所有的车企都将车联网作为下一代车型的标配,在这样的前提下,车联网也将重构整个移动出行产业。
现阶段,T3出行公司就基于车联网技术推出了出行平台,在硬件方面,T3打造了深度定制的网约车型;在软件方面,T3推出了基于车联网技术打造了移动大数据管理平台,T3的底层架构、派单结构、信息算法、信息通信逻辑都是基于车联网技术设计。
这样的平台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了T3出行公司管理与运营效率。
(1)平台运营更高效,由于T3出行公司的移动大数据平台集成了人、车、路的大量数据,因此能够实时体现有关车队的多方面数据,而不光是车队的轨迹数据。
(2)车队运营规划更高效,通过车企开放给T3的数据,该公司可以实时掌握车队车辆的车况,如果发现车辆出现问题,就会限制车辆的运营。
(3)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提升,目前,T3的移动大数据平台已经集成了国内前五大充电桩企业,T3与旗下车队可以实时查看这五家公司的充电桩情况,方便车队车辆进行电量补充。
8、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出行理事会联席主席、能源转型委员会(ETC)主席Lord Adair Turner,世界银行首席交通专家Arturo Ardila-Gomez: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出行革命
除了上述七位嘉宾,本次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还有两位来自海外的嘉宾分享了对于未来出行产业的深刻见解。
Lord Adair Turner指出,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的出行革命,从高铁、电动车到共享单车,每一次中国交通体系的变革都在影响着全球各国的出行方式。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出行理事会联席主席、能源转型委员会(ETC)主席Lord Adair Turner
他认为,电动汽车是当前出行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十年前,电动汽车制造成本高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成本也非常高。但到现在这个阶段,电动汽车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了90%、风能发电的成本降低了60%,电动汽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清洁的出行工具。
不过,光靠电动汽车并不足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他指出,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
Arturo Ardila-Gomez也认可中国对于全球出行行业的引导性,他认为,中国交通领域的优势在于发达的地铁与轨道交通网络,单一国家的轨道交通里程数就超过了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
▲世界银行首席交通专家Arturo Ardila-Gomez
发达的公共交通使得人们的出行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这一角度思考,中国每年能够减少近300亿吨的碳排放。与此同时,公共交通的发达也进一步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程度。
他认为,如果要使公共交通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就需要将公共交通与共享化、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先进的技术理念结合到一起。最先可以做到的就是公共交通的电动化,在这一点上,他认为中国青海地区全电动的公交汽车是非常好的做法。
结语:未来出行将深度融合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与车联网
今年的未来出行大会干货满满,从主论坛嘉宾们表达的观点来看,未来出行将不单单是共享出行一种趋势的舞台,与当下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电动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联网技术都将在未来出行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汽车产业遭遇拐点,新能源车市与燃油车市一同下滑,整个汽车产业都进入了淘汰赛阶段,产业链内的玩家亟待破局。在这一阶段,融合了当下热门的电动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联网技术,同时又能创造一片增量市场的未来出行服务无疑成为了产业链内玩家眼中新的风口。
但从主论坛嘉宾的演讲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汽车产业以及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对于这一新风口的态度是十分冷静的。产业链内的各家公司正在通过自研、合作、联盟等方式来克服汽车电动化、网联化与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只有攻克这些难题,未来出行市场的风口才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