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干昆智驾系统的最新进展与行业预测。数据显示,该系统已实现100万辆搭载量,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此次发布的技术路线图与市场数据,为行业提供了观察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的重要窗口。
靳玉志提出汽车产业发展的“三波浪潮”理论,指出2027年将进入以自动化为核心的第三阶段。这一判断与华为公布的L3技术推进时间表相互印证,反映出行业对高阶自动驾驶落地节奏的共识正在形成。

一、技术落地:从数据积累到功能升级
干昆智驾系统目前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50亿公里,泊车辅助次数2.8亿次,这些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发布的ADS 4系统在架构、安全和体验三个维度进行升级,其中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和车位到车位P2P2.0功能,显示出技术正从单一场景向全场景贯通演进。全国超过50万个停车场已支持相关功能,表明基础设施配套正在同步推进。

二、商业合作:多品牌布局加速普及
目前干昆智驾已与28个车型品牌建立合作,覆盖鸿蒙智行系列、阿维塔、奥迪等主流车企。100万辆的搭载规模意味着该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华为方面表示,将通过开放合作模式,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不同价位车型上的普及。

三、发展路径:L3/L4商业化时间表明确
现场,华为还公布了分阶段推进计划:2025年实现高速L3试点商用,2026年推进规模商用,2027年实现L3规模放量并启动城区L4商用。这一规划与产业智能化浪潮的时间节点吻合,显示出企业策略与行业趋势的协同性。
整体来看,目前智能驾驶正从技术验证期转向商业化应用期。靳玉志提出的“三波浪潮”理论,将2015-2022年定义为电动化阶段,2022-2027年为智能化阶段,2027年后将进入自动化阶段。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理解不同时期的技术焦点和商业模式变化。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技术临近规模化商用节点,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用户体验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华为此次公布的技术路线图,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范式,但也反映出需要产业链协同解决的系统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