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智能驾驶行业已迎来商业化能力的大考,潜力企业们将在2021年呈交第一份‘答卷’,稳定量产能力成为核心‘考点’。”近日,泰合资本智能驾驶团队基于对行业的研究及以往交易经验,对当下行业竞争的赛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并特别强调了“量产”对于推动智能驾驶行业滚滚向前的重要作用。

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内容来源:泰合研究)

纵观近几年智能驾驶的发展,科技公司加速布局,技术储备逐步递进、资本市场持续看好,整个行业呈欣欣向荣之势。伴随各大公司商业化的逐渐落地,从业者、投资人及产业链上下游似乎已达成共识:智能驾驶的量产号角全面吹响。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势头迅猛,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至今,被行业公认有商业价值的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三类,即Waymo 模式、Tesla模式与GM Cruise模式。

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图示:通用汽车Cruise智能驾驶车辆)

这三种模式各有价值,Waymo模式以谷歌为代表,致力于RoboTaxi和RoboTruck一步到位;Tesla模式则是以售卖为核心的电动车厂商,自主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实现自产自销;GM Cruise模式将汽车厂家实力为依托,划分出独立的智能驾驶公司,为主机厂的智能化与智能驾驶提供服务。无论哪种模式,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升驾驶者安全性和改善驾乘体验。

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GM Cruise模式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智能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作为从长城汽车分化出的独立科技公司,具有与主机厂绑定的天然优势,不仅意味着在产业链协同、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智能驾驶数据量上的优势,也是可以迅速实现产业化落地的一种模式。

技术“决胜”取决于数据规模,尽早商业化落地才是“王道”

今年以来,无论是特斯拉小鹏等在智能驾驶领域重点布局的新势力主机厂,还是华为等入局智能驾驶的科技公司,都在推出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仍处于demo阶段,真正的高阶智能驾驶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这并不妨碍各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开拓与努力,反而加快了他们在技术方面创新与商业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智能驾驶行业的长期陪伴者与观察者,泰合资本在分析中指出,数据是行业技术的核心竞争点,对技术迭代起到决定性作用,唯有提高数据迭代速度、降低迭代成本,才能持续的取得胜利,真实数据规模已然成为智能驾驶行业“命脉”。

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智能驾驶行业也是一个“长坡厚雪”式的赛道,量产是后续数据积累的大前提,无论是那些主机厂,还是科技公司,都在朝着产品早日量产落地,资金投入和回报尽早平衡而努力。相关资料显示,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逐渐迎来高峰,预计未来 3-5 年内前装量产搭载量达到 100 万台;毫末智行无人车目前量产5000台/月,预计三年内,搭载其智能驾驶系统的乘用车辆将达到100万台,抢占业内首个量产规模达百万级的先机。泰合资本认为,在已经具备大量量产订单和交付的头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中,谁能以更快速度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闭环、并与主机厂就数据合作模式达成一致,谁就将在未来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数据能力闭环+商业模式开放, 推动企业量产落地提速

在泰合资本看来,智能驾驶是包含感知硬件、算力平台、系统软件、中间件、应用层软件的复杂生态,其解决方案还需要和汽车的各种结构有紧密关联。因此,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软硬件全栈技术能力。而未来的智能驾驶供应商,必须掌握整个复杂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能力,未来胜出的企业一定得是”十项全能”型选手。

智能驾驶迎行业大考,毫末智行GM Cruise模式浮出水面

(内容来源:藤本隆宏、国泰君安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泰合资本提出的智能驾驶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应用方向,一是赋能出行服务(含物流)企业,如Waymo、robotax、 AutoX等主攻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为人类出行提供便利的科技公司;再或者像美团京东、阿里等主攻无人配送领域,均是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整个配送系统的运行效率,互联网和物流头部企业;二是赋能主机厂,如特斯拉、小鹏、长城等车企,将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到乘用车领域,通过产品提升驾驶者安全性改善驾乘体验。而毫末智行,是目前业内少有的在两个应用方向都已实现量产的企业。在2021年半年时间内,毫末智行智能驾驶乘用车产品“小魔盒”行驶里程已突破45万公里,搭载其智能驾驶系统的长城高端车型“WEY摩卡”已完成5000台装载。无人配送车已联手美团、“物美+多点”落地及商业化运营。

智能驾驶悄然开启商业化时代,在竞争激烈的赛道里,量产成为最核心的一环,这不仅是商业落地能力的最关键指标,更是智能驾驶领域未来产品升级、数据积累和技术迭代的基础。伴随量产而来的海量数据,将让一批先发企业进一步扩大优势,进入“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良性循环。